时间: 2025-05-07 06:55: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55:43
蟠龙山
作者: 李时亮 〔宋代〕
独卧粤南天尽头,
吞吐清气压林丘。
风云上下三千丈,
雾雨西南十六州。
古涧有泉穿石冷,
阴崖无暑满山秋。
我来结构山亭下,
时复凭栏看未休。
在粤南的尽头,我独自卧于山中,
清新的气息在林丘之间流转。
风和云在高空翻腾,直抵三千丈,
雾和雨笼罩着西南的十六个州。
古老的山涧中有泉水穿石而过,
阴暗的山崖上没有酷暑,秋意盎然。
我在山亭下构筑了我的小窝,
时常倚栏而望,心中难以平静。
李时亮,宋代诗人,生卒年不详,活跃于南宋时期。他的诗风受山水诗影响,注重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的结合,常以清新脱俗的风格见长。
《蟠龙山》创作于李时亮游历粤南期间,诗人在此地感受到自然的壮丽与宁静,因而写下了这首诗,表达对自然环境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
《蟠龙山》是一首描写自然风光的诗,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粤南的壮丽山水和清新气息。诗的开头以“独卧”引入,营造出一种宁静孤独的氛围,展现了诗人对山水的深切感受。接下来的“吞吐清气压林丘”,则形象地表现出自然界的生机勃勃,气息流动如同生命的脉动。
诗中“风云上下三千丈,雾雨西南十六州”描绘了气候的变化,展现了自然的宏伟与壮丽,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心中的壮志与情怀。接着,诗人转向了细腻的描写,古涧泉水穿石而出,阴崖上的凉意,使人感受到一种恬静与安宁。
最后两句“我来结构山亭下,时复凭栏看未休”,表达了诗人对山水的留恋与思索。山亭作为一个人类活动的空间,既是诗人思考的地方,也是与自然对话的场所。整首诗流畅自如,情景交融,展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感悟。
全诗通过描绘自然风光,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与自然的亲密接触,反思了自我与社会的关系,揭示了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和伟大。
诗中提到的“粤南”指的是哪个地区?
A. 广东南部
B. 广西南部
C. 云南南部
“风云上下三千丈”中的“三千丈”意指什么?
A. 形容气候的变化
B. 形容高耸的山峰
C. 形容天空的辽阔
诗人“时复凭栏看未休”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自然的思索与热爱
B. 对城市生活的厌倦
C. 对过去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