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3:15: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3:15:47
池畔逐凉
风清泉冷竹修修,
三伏炎天凉似秋。
黄犬引迎骑马客,
青衣扶下钓鱼舟。
衰容自觉宜闲坐,
蹇步谁能更远游。
料得此身终老处,
只应林下与滩头。
在清风习习、泉水冰凉的竹林旁,三伏炎热的夏天竟似秋天般凉爽。黄犬在前引领骑马的客人,青衣的渔夫将钓鱼的小舟扶下水。自己脸色衰老,自觉适合在此悠闲地坐着,脚步蹒跚,谁还能远游呢?想必此生终将老去,便应选择在林间和水边度过余生。
白居易(772年-846年),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其诗风通俗易懂,内容涵盖社会、政治、生活等各方面,尤以“新乐府”运动闻名。白居易关心民生疾苦,作品常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池畔逐凉》创作于白居易晚年,他在蜀地任职期间,感受到自然的清凉和生活的安逸,想要表达自己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池畔逐凉》展现了白居易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反思。诗中描绘了一个凉爽的池畔环境,清风、凉泉、修竹构成了一个恬静的夏日场景。诗的开头以“风清泉冷竹修修”描绘出清凉的氛围,给人一种悠闲自得的感觉。接着,黄犬和青衣的出现,展现出生活的气息与人情的温暖,仿佛在欢迎过路的客人,渔夫的安静与闲适则反映出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
后半部分,诗人感叹自己年华已逝,衰老的容颜让他更渴望安静的生活,选择在林下和滩头结束自己的一生。尽管岁月无情,但他在此刻却能享受到宁静与满足,体现了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与哲学思考。整首诗在描写自然美景的同时,也深刻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与对老年生活的向往,呈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哲学。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之美与安逸的生活,表达了白居易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悟,体现了他在晚年时追求内心平和的生活哲学。
《池畔逐凉》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宋代
B. 唐代
C. 明代
诗中提到的“黄犬”代表什么?
A. 迎接的狗
B. 一种鱼
C. 一位渔夫
诗中表达了作者对什么生活状态的向往?
A. 远游
B. 宁静
C. 奔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