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7:33: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7:33:26
忆梦得(梦得能唱竹枝,听者愁绝)
白居易 〔唐代〕
齿发各蹉跎,疏慵与病和。
爱花心在否,见酒兴如何。
年长风情少,官高俗虑多。
几时红烛下,闻唱竹枝歌。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牙齿和头发都已衰老,懒散的生活与病痛交织在一起。对于爱花的心情是否依旧?喝酒时的兴致又如何?随着年龄的增长,风情渐少,地位高了,世俗的顾虑却增多。什么时候才能在红烛下,听到那竹枝歌的唱响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竹枝歌”源自民间,常常与欢乐和自由的生活联系在一起,代表了诗人对轻松愉悦生活的向往。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深刻的社会关怀而著称,尤其擅长写咏物、咏史以及抒情诗。
创作背景: 《忆梦得》创作于白居易晚年,表达了他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生活的思考。此时的他已身居高位,但内心却充满了对年轻时光的怀念和对世俗生活的反思。
《忆梦得》是一首充满生活哲思的诗,诗人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年华渐逝的无奈和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诗的开头以“齿发各蹉跎”开篇,直白地道出了自己衰老的事实,这种直接的自白使得读者感受到一种沉重的压迫感。接着,诗人以“疏慵与病和”表明了他此时的生活状态,既无所事事又饱受病痛的折磨,展现出一种无奈的消极情绪。
而后两句“爱花心在否,见酒兴如何”则反映出诗人对生活乐趣的反思,虽然已是年长之人,但他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依旧存在,只是已无法如昔日那般尽情享受。最后四句“年长风情少,官高俗虑多”更是揭示了年长之后所面临的种种世俗压力,和内心的失落感。结尾处的“几时红烛下,闻唱竹枝歌”则表现了对过去轻松愉悦的生活的怀念,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既有对过往美好时光的缅怀,又有对现实困境的反思,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本诗探讨了衰老与世俗压力对个人生活的影响,同时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怀念,传递出一种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对自由生活的渴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白居易的《忆梦得》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财富的追求
B. 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C. 对权力的渴望
D. 对自然的热爱
诗中提到的“竹枝歌”主要象征什么?
A. 忧伤
B. 快乐与自由
C. 争斗
D. 忘却
“几时红烛下,闻唱竹枝歌”中的“红烛”意象传达了什么?
A. 忍耐与等待
B. 温暖的回忆与生活的美好
C. 伤感与孤独
D. 无忧无虑的童年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