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5:18: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18:38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
作者:毕乾泰〔唐代〕
鹦林花塔启,凤辇顺时游。
重九昭皇庆,大千扬帝休。
耆闍妙法阐,王舍睿文流。
至德覃无极,小臣歌讵酬。
这首诗描绘了重阳节(九月九日)时,登上慈恩寺的浮图所见的盛况。
鹦林中佛塔初升,凤辇在时光中游览。
重阳节是皇帝庆典之日,广大的天下在此时安宁。
耆闍(高僧)阐述着深妙的法理,王舍(王宫)中流传着聪慧的文辞。
至德之下,恩泽无尽,小臣们的歌声又能如何回报这般恩德呢?
作者介绍:毕乾泰,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多反映出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化气息。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重阳节,诗人在慈恩寺的浮图上,感受到节日的氛围和皇帝的恩德,因而有感而作。
这首诗以登高望远的景象为背景,描绘了重阳节的盛大庆典,表现出作者对皇权和佛教文化的双重敬仰。开篇的“鹦林花塔启”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也暗示着宗教的庄严。接下来的“凤辇顺时游”则将诗歌的视角引向皇帝的出行,突显了节日的隆重与皇权的威仪。
在描写中,作者以“重九昭皇庆”提出了重阳节的主题,结合“耆闍妙法阐”,不仅表达了对传统节日的赞美,也反映了佛教文化在社会中的影响力。最后两句通过“小臣歌讵酬”传达了对于皇恩的感激,体现了臣民对统治者的忠诚与依赖。
整首诗意象丰富,情感真挚,既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又有对当下幸福安宁的珍惜,显示了唐代诗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对仗、比喻等修辞手法,如“鹦林花塔”和“凤辇顺时”构成对仗,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重阳节的赞美、对皇权的敬仰,以及对佛教文化的推崇,体现了唐代的政治和宗教氛围。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什么?
A. 中秋节
B. 重阳节
C. 春节
“凤辇”在诗中象征什么?
A. 自然景色
B. 皇权和威严
C. 人民的生活
诗中“至德覃无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感慨时光流逝
B. 感谢皇恩
C. 宣扬佛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