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藐姑山》

时间: 2025-05-04 10:43:48

诗句

一角青天缺,孤峰补白云。

洞深泉自出,山险路难分。

日月愁关锁,风雷乱见闻。

但令栖隐去,何必遇神君。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43:48

原文展示:

一角青天缺,孤峰补白云。
洞深泉自出,山险路难分。
日月愁关锁,风雷乱见闻。
但令栖隐去,何必遇神君。

白话文翻译:

蓝天的一角缺失,孤独的山峰衬托着白云。
深邃的洞中泉水自流,险峻的山路难以辨认。
日月愁苦地被关锁,风雷带来了混乱的见闻。
只要能隐居于此,何必去遇见神仙?

注释:

字词注释:

  • :微小、渺小。
  • 姑山:指山名,象征孤独和高洁。
  • :补充、映衬。
  • :泉水,象征生命源泉。
  • 关锁:比喻被困住,失去自由。
  • 栖隐:隐居、栖息。

典故解析:

  • “神君”可理解为神仙、隐士,代表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与诗人追求隐逸的心态形成对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朝,清代诗人,生平大致生活在清朝中期,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他的诗歌常带有山水田园的情怀,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的淡泊。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方朝隐居时期,反映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周遭繁杂现实的逃避。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与内心的宁静形成鲜明对比。

诗歌鉴赏:

《藐姑山》是一首以自然景观为背景的抒情诗,诗人通过描绘一角青天和孤峰、深洞泉水与险山路,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日月愁关锁,风雷乱见闻”两句,深刻揭示了世事的纷扰与内心的苦闷,展现了诗人对现实的思考和对自由的渴望。最后一句“但令栖隐去,何必遇神君”则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坚定选择,反映了他对世俗名利的淡泊态度。

整首诗意境深远,清新脱俗,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体现了清代文人对隐逸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的思考与批判,具有较强的哲理性与艺术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一角青天缺,孤峰补白云。
    • 描绘孤峰在蓝天中显得格外突兀,映衬出其孤独与高洁。
  2. 洞深泉自出,山险路难分。
    • 深洞中的泉水自然流出,但险峻的山路让人难以辨认方向,象征着人生路途的艰难。
  3. 日月愁关锁,风雷乱见闻。
    • 日月被困于愁苦之中,风雷带来了混乱的信息,表现了对世事的无奈与苦闷。
  4. 但令栖隐去,何必遇神君。
    • 只要能隐居于此,何必去追求那些理想化的神仙生活,表达了对隐逸的坚定信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日月”比喻为被关锁的存在,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 对仗:诗中句子结构工整,形成了和谐的对照关系,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反映了他对现实的逃避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体现了清代文人对生活态度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孤峰:象征独立与高洁,表现诗人渴望超脱世俗的心态。
  • 白云:代表自由与轻松,映衬出孤峰的气质。
  • 泉水:象征生命与自然的源泉,体现自然的生机。
  • 山路:象征人生道路的艰难与险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孤峰补白云”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孤独
    • B. 高洁
    • C. 自由
    • D. A和B
  2. 诗的最后一句“何必遇神君”反映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态度?

    • A. 向往名利
    • B. 追求隐逸
    • C. 渴望旅行
    • D. 对现实无所谓

答案:

  1. D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方朝的《藐姑山》与王维的《鹿柴》,两首诗均描绘自然景观,但王维更倾向于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而方朝则更加突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的逃避。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方朝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山水田园诗选》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题家园新池 送费骧 咏莺 武功县中作三十首 其三 送刘詹事赴寿州 送郑尚书赴兴元 武功县中作三十首 其十六 送丁端公赴河阴 题金州西园九首·莓苔 杏溪十首 莲塘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马字旁的字 蚕豆 造言生事 袱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名材 高飞远走 沉谋研虑 瘴歳 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缶字旁的字 呴呴呕呕 东流西落 包含阴的成语 包含染的词语有哪些 广寒仙子 廾字旁的字 包字头的字 竹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欠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