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0:30: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0:30:23
群蛮连岁閧滇中,陡溯山前喜挂弓。
万里筹边频却虏,半生忧国早成翁。
塞垣烽火方无警,幕府文书已上功。
奏赋归来五云阁,汉庭不独数严终。
这首诗描绘了在滇中与边疆蛮族斗争的背景,诗人站在陡溯山前,欣然挂起弓箭。长久以来,诗人为了保家卫国,策划了无数次抵御敌人的计划,然而,半生的忧虑使得他早已变得苍老。如今边境的烽火已然平息,朝廷的文书上也记录了他的功绩。他高兴地返回五云阁,感叹汉朝的朝廷并非仅仅会记住严厉的功臣。
作者介绍:张翥,元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作品多反映边疆生活与国事之忧,风格质朴而富有豪情。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元代,正值政局动荡,边疆民族冲突频繁,诗人以个人经历寄情于诗,表现出对国家安危的忧虑。
张翥的这首诗在形式上遵循了古典诗歌的严谨结构,但在内容上却展现了深厚的情感和对国家前途的思考。诗中描绘了边疆的战争与和平,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安危的忧虑与责任感。开头的“群蛮连岁”便暗示了长时间以来的战斗与不安,而“陡溯山前喜挂弓”则表达了诗人对战斗的准备与期待,显示出一种积极的态度。
随着诗歌的发展,诗人开始反思自己的一生,“万里筹边频却虏,半生忧国早成翁”,不仅是对战争的感慨,更是对个人命运的思索。这种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增添了诗歌的深度,使人感受到诗人心中复杂的情感。
最后,诗人回归五云阁,似乎带着一丝安慰,虽然经历了风雨,但朝廷仍然认可他的贡献。这种结尾既是对个人成就的肯定,也是一种对未来的期望,表现出对国家与个人命运的深刻理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传达了对国家的忧虑与责任感,展现了个人经历与国家命运的交织,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与对功臣的反思。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人在何地挂弓?
诗中提到的“万里筹边”指的是什么?
诗人对自己一生的感慨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