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答司马谏议书》

时间: 2025-05-10 08:58:06

诗句

  某启:

  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

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盖儒者所争,尤在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

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

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

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

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8:58:06

诗词名称: 答司马谏议书

作者: 王安石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原文内容省略)


白话文翻译:

某启:昨日受到教诲,我私下认为与您实在是相交已久,而在议事上每每不合,所采取的策略也大为不同,因此虽然想要强辩,最终还是必定不会被看见,因此我略作回复,不再逐一辨析。重温您对我的厚待,反复讨论不应草率,因此今天我详细列出理由,希望您能宽恕。儒者所争之处,尤其在于名与实,名与实既已清楚,天下之理便得以明白。而您所教导的,认为我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我则认为,我受命于君主,讨论法度并在朝廷上修正,以交给有司,不是为了侵官或兴利除弊,不是为了生事或理财,更不是为了征利或辩难他人,也不是为了拒绝谏言。至于怨谤之多,早已预见。人习于苟且并非一朝一夕,士大夫多因不顾国事而迎合众人之喜,皇上乃想要改变这一现状,而我却不量敌我力量的多少,想要出力帮助皇上抗击之,众人为何不愤怒呢?盘庚之迁,怨者乃是民众,而不仅仅是朝廷士大夫。盘庚不因怨者而改其法度,法度合义而后行动,如此便不会后悔。若您责我在位已久,未能助皇上有所作为,以恩泽民众,我自然知罪。如果今天只应一切不做,守住以前所为,那我便不敢妄言。


注释:

  • 某启:我(发信者)启言。
  • 蒙教:受到教诲。
  • 所操之术:所采用的策略。
  • 怨谤:对我的怨恨与谴责。
  • 士大夫:旧时社会的知识分子和官僚。
  • 盘庚之迁:指商朝盘庚迁都的历史事件,象征变革与民怨。

典故解析:

  • 盘庚之迁:商朝时期,盘庚为了国家的长远利益,迁都以求稳定。此典故反映出领导者应当听取民意,作出必要的改变。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宋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以其政治改革和文学成就而闻名。
  • 创作背景:王安石在位期间,面对朝廷内外的压力及对其新法的抵制,写下此信以回应司马光的批评,表明自己的立场与信念。

诗歌鉴赏:

《答司马谏议书》不仅是一篇政治信函,更是王安石对其政治理想和改革信念的坚定宣言。信中反映出他对国家大事的关注与对士大夫态度的思考,表达了他在面临压力时的坚定立场。王安石在文中提到的“名实”,即名义与实际的关系,揭示了他对理想与现实矛盾的深刻理解。他认为,作为一名政治家,必须勇于承担责任,不能因外界的压力而退缩。同时,王安石通过引用历史典故,强调了在变革过程中需听取民意的重要性,显示了他作为改革者的胸襟与远见。整篇信函语言简练,逻辑严谨,情感真挚,充分展现了王安石的政治智慧与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开头自谦,承认受到教诲,表示尊重对方。
    • 论述自己与司马光的不同观点,强调名实之争的重要性。
    • 提及士大夫的不作为,表达对国事的忧虑。
    • 以历史典故反映自己的立场,强调变革的必要。
  • 修辞手法

    • 对比:将名与实进行对比,揭示问题的核心。
    • 比喻:用历史事件作为比喻,让论述更加生动。
  • 主题思想:整个信函表明了王安石对改革的坚持与对士大夫态度的反思,强调了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


意象分析:

  • 名实:象征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强调对国家治理的清晰认识。
  • 历史典故:如“盘庚之迁”,象征着变革与对民众声音的重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王安石在信中提到的“名实”主要指什么?
    A. 名声与实际
    B. 名称与名义
    C. 头衔与职务
    D. 理想与现实
    答案:A

  2. 信中提到的盘庚之迁是哪个朝代的事件?
    A. 夏朝
    B. 商朝
    C. 周朝
    D. 汉朝
    答案:B

  3. 王安石认为士大夫对国事的态度是怎样的?
    A. 勤勉关注
    B. 漠不关心
    C. 积极参与
    D. 忽视民意
    答案:B


参考资料:

  • 《王安石文集》
  • 《宋代文学史》
  • 相关研究论文与书籍,如《王安石与中国改革思想》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雨过化光西斋 尧夫垂未佳驾辄次二韵为谢 晚过邻几官舍三首 郑闳中挽辞二首 其二 太素雪中惠小桃 太皇太后阁六首 其六 坐中呈宁极 和晏相公府东三咏 其二 楚家宅 庵中睡起五颂寄海印长老 和微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豆字旁的字 三点水的字 包含好的成语 模斅 广字头的字 将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世结尾的成语 以升量石 一技之微 曰字旁的字 没身不忘 反文旁的字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谆详 钓翁 纷乱如麻 决隙 方方面面 软脆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