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8:11: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8:11:33
荒秦冘柳。一代筝琶无几手。金碧檀栾。谁要楼台拆下看。北风吹面。一夕幽芳惊世变。古月窥人。数尺危弦若有神。
荒凉的秦地,柳树萧条。一代人中,能弹筝琶的人已不多。华美的楼台,谁又愿意拆下来细看呢?北风吹拂面庞,幽静的芬芳在一夜间让人惊叹世事的变化。古老的明月窥视着世人,几尺高的琴弦似乎有神灵在操控。
夏承焘(1870-1921),近代诗人及散文家,字子韬,号澄斋,晚号慰庐,江苏常州人。他的文学创作受到了唐诗和宋词的影响,作品多以抒情、写景为主。
此诗创作于动荡的时代,社会变迁迅速,艺术文化面临衰退,诗人通过描写自然和音乐的衰败来表达对昔日繁华的怀念及对现实的无奈。
这首《减兰 题抱香室填词图》描绘了一个充满感伤的意境,诗人通过对荒凉的秦地和衰败的柳树的描写,传达出对逝去美好的追忆与感慨。开篇的“荒秦冘柳”便营造了一种凄凉的氛围,而接下来的“筝琶无几手”则进一步强调了传统音乐艺术的稀缺与衰退。这种对比在“金碧檀栾”的描述中得到强化,华美的楼台在诗人眼中却显得无比苍白,令人无从去珍惜。
在诗的中段,北风的吹动带来了自然的冷冽,同时也象征着社会变迁的无情。诗人通过“幽芳惊世变”的表达,不仅反映出自身对昔日繁华的惋惜,也暗示了历史的流转与不可逆转。最后,古月的“窥人”与“数尺危弦”的描写,让整首诗在音乐的意象中升华,仿佛传达着一种神秘的力量。
整首诗充满了对时间流逝的惋惜,体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深切的关怀与思考,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这首诗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怀念、对世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人们对美好事物漠视的无奈,整体基调沉重而深邃。
诗中提到的“筝琶”指的是什么?
“北风吹面”在诗中象征什么?
诗中的“古月窥人”可以理解为: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两首诗都表现了对往日美好的怀念,但夏承焘的作品更注重对文化衰退的感慨,而李清照则更多地表达个人情感的细腻与温柔。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明显的不同,前者沉重,后者柔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