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忆秦娥 初春剩国忆子》

时间: 2025-07-31 09:40:13

诗句

莺声咽。

柳梢烟雨梅梢月。

梅梢月。

谁家玉笛,十分凄切。

迢迢子去伤离别。

空亭寂寞愁心结。

愁心结。

梨花飞碎,香飘尘绝。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1 09:40:13

原文展示

莺声咽。柳梢烟雨梅梢月。梅梢月。谁家玉笛,十分凄切。迢迢子去伤离别。空亭寂寞愁心结。愁心结。梨花飞碎,香飘尘绝。

白话文翻译

《忆秦娥·初春剩国忆子》的意思是:黄莺的鸣叫声是那么悲切,柳树的枝头上飘着烟雨,梅花在月光下显得格外清冷。是谁家玉笛的声音如此凄婉动人?远方的爱人走得那么遥远,让我心中充满离别的伤感。空荡荡的亭子里,寂寞让我的愁绪更加纠结。梨花瓣在空中飞舞,芳香却在尘世间消逝无踪。

注释

  • 莺声咽:莺鸟的鸣叫声低沉而悲伤。
  • 柳梢烟雨梅梢月:柳树的尖端在烟雨中,梅花在月光下。
  • 玉笛:古代一种乐器,象征着音乐和情感的寄托。
  • 迢迢:形容路途遥远。
  • 空亭:形容孤独的环境。
  • 愁心结:形容内心的愁苦和纠结。
  • 梨花飞碎:梨花的花瓣在空中飘散,象征着美好的事物消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商景兰,明代女诗人,才情横溢,擅长抒情诗。她的作品常常表达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情感的细腻描绘。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春天,诗人因思念远方的爱人而感到孤独,表达了对离别的深深惆怅。此时的社会背景中,离别与思念是常见的主题,尤为引人共鸣。

诗歌鉴赏

这首《忆秦娥·初春剩国忆子》通过细腻的描写与丰富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爱人的思念与离别的愁苦。开头用“莺声咽”引入,既营造了春天的氛围,又暗示了心中的忧伤。接下来的“柳梢烟雨梅梢月”展现了春日的自然景色,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感受到的孤独和无奈。接着,诗人通过“谁家玉笛,十分凄切”表达了对音乐的渴望和对逝去时光的追忆。随着“迢迢子去伤离别”的出现,诗中情感愈加深沉,离别带来的痛苦和空虚感不断加重。最后“梨花飞碎,香飘尘绝”意象的运用,不仅表现了美好的事物易逝,也隐喻着春天的短暂与无常。整首诗在细腻的意象中流露出浓烈的情感,使读者感受到一种深刻的共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莺声咽:以莺鸟的悲鸣开篇,暗示情感的基调。
    2. 柳梢烟雨梅梢月:春天的自然景色与孤独感交织。
    3. 谁家玉笛,十分凄切:引入音乐的意象,增加情感的深度。
    4. 迢迢子去伤离别:强调离别的遥远与伤痛。
    5. 空亭寂寞愁心结:孤独环境加重内心的愁苦。
    6. 梨花飞碎,香飘尘绝:象征着美好的事物的消逝与无奈。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离别的痛苦比作“莺声咽”。
    • 拟人:梨花飞碎,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如“柳梢烟雨梅梢月”,增强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春天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爱情的思念与离别的伤感,流露出深沉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 :象征春天与生命的开始,同时也暗示悲伤。
  • :代表柔情与依恋。
  • :象征坚韧与清冷的美。
  • 梨花:象征美好的事物易逝,带有一种淡淡的忧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莺声咽”是用来表达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悲伤
    c) 平静

  2. “谁家玉笛,十分凄切”中强调了什么?
    a) 音乐的美好
    b) 离别的痛苦
    c) 自然的宁静

  3. 整首诗的主要意象是什么?
    a) 春天的花草
    b) 离愁别恨
    c) 自然的壮丽

答案:

  1. b) 悲伤
  2. b) 离别的痛苦
  3. b) 离愁别恨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离别与思念的情感,但在表达上更为细腻,情感更加柔和;而商景兰的《忆秦娥》则更直接地表现了悲伤与孤独的情感。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古代诗词鉴赏》
  • 《中国古典文学史》

相关查询

公无渡河·河流决崑崙 又示同志 辛丑残腊前一日扁舟东归阻风马当乞灵祠下 壬寅夏五月将治严陵之装欲用李长吉故事买奚奴负诗囊以归呈谷隐赵使君 甲申岁作 崧高诗为九江赵使君寿 仙游 继朱叔谦所寄韵 崧高诗为九江赵使君寿 次归耕堂稀字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宪长 鄙俭 灌米汤 厢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地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叶结尾的成语 迷途知反 马字旁的字 麥字旁的字 吊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彐字旁的字 黹字旁的字 横祸非灾 怒气冲冲 大羹 只鸾单凤 厂字头的字 撒数 宣威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