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5:55: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5:55:12
忆秦娥
作者:陆求可 〔清代〕
水亭空。荷花灼灼愁薰风。
愁薰风。新凉一枕,渐上帘栊。
初生萤火光融融。夜来几点随西东。
随西东。轻罗小扇。乱扑花丛。
在空荡荡的水亭中,荷花在愁苦的微风中盛开。
愁苦的微风,伴随着新凉的夜晚,轻轻拂过窗帘。
初生的萤火虫发出温柔的光芒,夜里偶尔飞来几只,随风而动。
随风而动。轻薄的罗扇在夜里轻轻摇动,恰似乱扑在花丛中。
陆求可(1620-1692),清代诗人,字子贞,号秋水,晚号梅溪。生于明末,经历动荡的历史时期,后归隐于山水之间。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为题材,抒写个人情感。
《忆秦娥》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之时,诗人借助优美的自然景色表达内心的孤寂与忧愁,反映了个人情感与社会环境的紧密联系。
《忆秦娥》是一首抒情诗,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宁静而又充满愁绪的夏夜场景。开头“水亭空”便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诗人以荷花的灼灼盛开引出内心的忧愁,暗示着即使在美丽的自然中,内心仍然难以摆脱愁苦。接着“愁薰风”与“新凉一枕”的结合,表达了诗人在夜晚感受到的凉意和心中无法释怀的愁绪,展现了一种淡淡的哀愁。
“初生萤火光融融”与“夜来几点随西东”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夜空中萤火虫的光影,给人以梦幻的感觉,同时也暗示了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最后的“轻罗小扇,乱扑花丛”则通过扇子的轻盈与花丛的生动,增强了诗的情感张力,表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逐。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与情感交织,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愁思,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整首诗通过描绘一个孤独而美丽的夜晚,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以及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忧愁。诗人用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之间的微妙关系。
这些意象通过细腻的描绘,传达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内心情感的复杂性。
诗中的“水亭空”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愁薰风”中的“愁”字指代什么?
诗中描写的萤火虫是如何表现的?
以上内容为《忆秦娥》的详细解读,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