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9:55: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9:55:30
解红·杖藜徐步
杖藜徐步。过小桥,逍遥游南浦。
韶华暗改,俄然又翠红疏。
东郊雨霁,何处绵蛮黄鹂语。
见云山掩映,烟溪外,斜阳暮。
晚凉趁,竹风清香度。
这闲里光阴向谁诉。
尘寰百岁能几许。
似浮沤出没,迷者难悟。
归去来,田园恐荒芜。
东篱畔,坦荡笑傲琴书。
青松影里,茅檐下,保养残躯。
一任世间物态,翻腾催今古。
争如我,懒散生涯贫与素。
兴时歌,因时眠,狂时舞。
把万事纷纷总不顾。
从他人笑真愚鲁。
伴清风皓月,幽隐蓬。
我拄着拐杖,慢慢走着,经过小桥,悠闲地游览南浦。
青春悄然流逝,转眼间又是春色渐淡。
东郊雨后初晴,哪里传来黄鹂的啼鸣?
远处云山隐约,烟雾缭绕中,斜阳已近黄昏。
晚风习习,竹林中飘来清香。
在这闲适的时光中,向谁倾诉呢?
尘世百年,究竟能有几许?
就像浮沤浮沉,迷惑的人难以领悟。
我想回去,但田园恐怕已荒芜。
在东篱下,坦荡地笑傲琴书。
青松的影子里,茅草屋下,养护着残老的身体。
任凭世事纷繁,翻腾催促着今古。
何不如我,懒散度日,贫穷而素雅。
兴致时歌唱,困倦时小憩,狂热时舞动。
把世事纷扰统统不在乎。
即便他人笑我愚鲁,
我依旧与清风皓月为伴,隐居在蓬莱仙境中。
《解红·杖藜徐步》作者不详,可能为宋代的隐士或文人。宋代是一个文学繁荣的时期,许多诗人追求隐逸、自然的生活。
该诗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超脱。正值变迁变化的时代,诗人通过闲适的生活表达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宁静生活的珍视。
这首词以闲适的景象展开,描绘了诗人在春天的东郊漫步的情景。诗人用拄着竹杖的“徐步”来表现自己的悠闲和自在,流露出对生活的放松态度。整首词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尤其在“晚凉趁,竹风清香度”一句中,通过竹风的清香,渲染出一种和谐的气氛,诗人与自然融为一体。
接着,诗人感慨尘世的短暂和无常,提出“尘寰百岁能几许”,深刻地反思人生的意义。反观自己的生活,诗人选择了一种懒散而安逸的态度,认为这种生活方式比起纷繁复杂的世俗更为可贵。整首词以一种悠然自得的姿态,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以及对世俗名利的淡漠。
全诗传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人生短暂的感慨,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表现了诗人对世俗名利的淡泊态度。
这些意象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自然的崇尚,以及对简朴生活的追求,体现了道家思想的影响。
下列哪一句描绘了黄昏的景象?
A. 小桥流水
B. 斜阳暮
C. 清风明月
诗人对生活的态度是什么?
A. 追求名利
B. 隐逸安静
C. 努力奋斗
“尘寰百岁能几许”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未来的期待
B. 对人生短暂的感慨
C. 对生活的满足
希望以上内容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