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啄木二首》

时间: 2025-08-09 23:00:17

诗句

食蠹非嫌蠹,声来古木高。

谁将琵琶弄,写入相思槽。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9 23:00:17

原文展示:

食蠹非嫌蠹,声来古木高。
谁将琵琶弄,写入相思槽。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虫蛀木的无怨无恨,虫子在古老的树木上发出声音。谁又用琵琶演奏,将这些声音写入相思的曲调中呢?

注释:

  • 食蠹:食虫,指蛀虫。此处意指虫子在古木中生活,虽造成损害,但不因此而被嫌弃。
  • 声来古木高:古老的树木发出虫鸣声,表现出一种自然的和谐,虽然树木受损,但生命依然存在。
  • 琵琶:一种传统的弹拨乐器,常用来表达情感。
  • 相思槽:指的是思念的情感,犹如一个槽子,容纳着思念的情绪。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华,号香涛,宋代著名诗人,擅长诗歌、词曲,尤其以山水田园诗闻名。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富有哲理,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啄木二首”是梅尧臣在感受自然的过程中写成的,诗中渗透着对自然与生活的思考,反映了当时士人对生活方式的思索与追求。

诗歌鉴赏:

梅尧臣的《啄木二首》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意象,展现了对自然的深刻理解与人生态度。诗中“食蠹非嫌蠹”的开头句,带有一种哲理的意味,暗示作者对自然的包容与理解。这里的“蠹”不仅指虫子,更象征着生活中的种种烦恼与困扰。尽管古木受到虫害,却依然高大挺立,生机盎然,暗示了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难与挑战,应该保持一种淡然与乐观的态度。

接下来的“声来古木高”,则通过虫鸣声的描绘,营造出一种静谧的自然氛围,仿佛让人感受到虫子与古木之间的和谐美。诗人引入琵琶,象征着情感的表达,表现出对自然声音的灵感触发,暗示着音乐与思念之间的联系,构建了一种艺术与自然的对话。

整首诗在意象上交织着自然与情感,表现了梅尧臣对于人生、自然及艺术的深刻思考和独特理解,给人以启迪,留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食蠹非嫌蠹:诗人以一种平和的心态看待虫蛀现象,表现出一种对生命的包容。
  2. 声来古木高:虫鸣声在古木中回响,传达出一种生机与时代的积淀。
  3. 谁将琵琶弄:引入乐器,流露出对音乐的向往与思考。
  4. 写入相思槽:将思念之情与音乐结合,表现出情感的深邃与复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虫子比作生活中的烦恼,古木象征着内心的坚韧。
  • 拟人:虫鸣声被赋予了情感,表现出自然的灵动。
  • 对仗:诗句中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虫与木的关系,传达了一种对生活的理解和包容,表现出人与自然、情感之间的深刻联系,体现了梅尧臣对于生命的思考与感悟。

意象分析:

  • 古木:象征着生命的坚韧与历久弥新的精神。
  • 食蠹:代表生活中的各种困扰与烦恼。
  • 琵琶:象征着艺术与情感的交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食蠹”指的是什么?

    • A. 鳥
    • B. 蛀虫
    • C. 花草
    • D. 树木
  2. 填空题:诗中“声来古木高”表达了对____的感慨。

  3. 判断题:诗人对虫蛀现象持否定态度。(对/错)

答案:

  1. B
  2. 自然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梅尧臣的《啄木二首》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表现了对自然的深刻思考。王维的作品更注重山水的描写,而梅尧臣则通过虫与木的关系探讨人生与情感,展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与主题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梅尧臣诗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感恩多 菩萨蛮 菩萨蛮·柳花飞处莺声急 杨柳枝五首·其二 望江怨·东风急 更漏子·春夜阑 忆江南·红绣被 菩萨蛮·风帘燕舞莺啼柳 柳枝·解冻风来末上青 定西番·紫塞月明千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金门步 信阳市 言字旁的字 丿字旁的字 身字旁的字 包含旅的成语 江天 坐失事机 义气相投 彷徨四顾 包含巍的词语有哪些 曹社之谋 雷结尾的成语 用字旁的字 才识有余 得似 爪字旁的字 茕茕孤立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