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8:10: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8:10:04
匡庐山高高几重,
山雨山浓复浓。
烧丹未住屏风迭,
骑驴来看香炉峰。
江上乌帽谁渡水,
岩际白衣人采松。
古句磨崖留岁月,
读之漫灭为修容。
庐山高耸入云,层峦叠嶂;
山雨如织,浓雾弥漫。
烧丹的道士还未停下来,
骑着驴子来观赏香炉峰。
江边戴着黑帽的人是谁在渡水?
岩石间穿着白衣的人正在采松。
古老的诗句刻在岩壁上,
读之如同岁月在流逝,令我心境平和。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烧丹”与“白衣”均与道教文化密切相关,反映出人们对长生不老和自然的向往。“古句磨崖”则体现了对历史和文化的追溯。
作者介绍:
唐寅(1470年-1524年),字伯虎,号六如居士,明代著名画家、诗人。他的作品多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的感悟,风格清新洒脱。
创作背景:
《庐山》创作于唐寅游览庐山时,庐山以其壮丽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唐寅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对庐山的赞美和对道教思想的思考。
这首诗以庐山为题,描绘了庐山的高峻与神秘,展现了自然景观与人文风情的结合。首联“匡庐山高高几重,山雨山浓复浓”通过叠字的形式加强了庐山的高耸感与雨雾弥漫的氛围,营造出一种神秘而清幽的意境。接下来的“烧丹未住屏风迭,骑驴来看香炉峰”则引入了人文元素,描绘了道士与游人,展现出山中生活的宁静与闲适。
更进一步,诗中提到的“江上乌帽谁渡水”与“岩际白衣人采松”不仅增添了画面感,也引发读者对自然与人和谐共处的思考。最后两句“古句磨崖留岁月,读之漫灭为修容”则将诗的主题引向哲学的深度,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和对生活的反思。这首诗不仅是一幅自然的画卷,更是一种对人生与自然关系的深思,传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及对历史与文化的追溯,展现了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庐山的古称是什么?
A. 太白山
B. 匡庐
C. 武夷山
D. 仙居山
“白衣人”在诗中象征的是什么?
A. 游人
B. 道士
C. 渔夫
D. 学者
诗中提到的“香炉峰”是庐山的一部分吗?
A. 是
B. 不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以上内容为对唐寅《庐山》的详细解析与介绍,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首古诗的意境与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