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7:17: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7:17:44
鸣鞭晚日禁城东,
渭水晴烟灞岸风。
都傍柳阴回首望,
春天楼阁五云中。
傍晚时分,马鞭声响起,驶出禁城东侧,
渭水边上烟雾弥漫,微风轻拂着灞岸。
回首望去,四周柳树的阴影,
春天的楼阁隐约在五云之中。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历史典故,但“禁城”指代皇宫,体现了唐代的政治背景;“渭水”则为古代文人常用的描写对象,常与离愁别绪、乡愁相联系。
作者介绍:纥干著,唐代诗人,生平资料较少,但其诗作常以自然景色和人生感悟为题材,风格清新、流畅。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唐代,正值国家繁荣时期,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生活情境,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灞上》是一首描写黄昏时分自然美景的诗,充满了生动的景象和细腻的情感。诗中描绘了禁城东边的夕阳和渭水的美丽画面,展现了诗人在自然中徘徊的情景。开头的“鸣鞭晚日禁城东”便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安静而宁谧的场景,马鞭的声音在静谧的黄昏中回响,暗示着诗人的心境。
随着诗句的展开,渭水的晴烟和微风轻拂的岸边,形成了和谐的自然意境,给人一种清新与舒畅的感受。诗人回望四周,柳树的阴影令人感到宁静,春天的楼阁在云中若隐若现,似乎映射出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珍视。
整首诗浑然一体,情景交融,展现了唐代诗人对于自然的热爱和对于生活的细腻观察。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绘,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考,反映了他在繁华背后对生命无常的感悟和对春天生机的珍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生活的感悟,反映出春天的生机与希望,传达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诗词测试:
诗中“鸣鞭晚日”意指:
A. 早晨的马鞭声
B. 傍晚的马鞭声
C. 正午的马鞭声
D. 无法确定
诗中“渭水晴烟”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象?
A. 夏天
B. 秋天
C. 冬天
D. 春天
诗人回首望去,看到的是什么?
A. 远山
B. 柳阴
C. 田野
D. 河流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以上为对《灞上》的详尽解析,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