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横吹曲辞 出塞》

时间: 2025-05-02 03:05:51

诗句

秋塞雪初下,将军远出师。

分营长记火,放马不收旗。

月冷边帐湿,沙昏夜探迟。

征人皆白首,谁见灭胡时。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3:05:51

原文展示:

秋塞雪初下,将军远出师。
分营长记火,放马不收旗。
月冷边帐湿,沙昏夜探迟。
征人皆白首,谁见灭胡时。

白话文翻译:

初秋的边塞,雪花刚开始飘落,将军远征出征。
分营里长官记着生火,放马却不收起旗帜。
月亮冷清,边帐潮湿,沙地昏暗,夜间侦查迟迟未归。
征战的士兵们都已白发苍苍,谁能见到消灭胡人之时?

注释:

  • 秋塞:指秋天的边塞,边境地区。
  • 将军:指领兵出征的高级军官。
  • 分营:指部队分开的营地。
  • 长记火:长官负责生火,象征作战准备。
  • 放马不收旗:放马不收旗,可能表示战斗尚未结束或准备不足。
  • 月冷边帐湿:描写寒冷的夜晚,营帐潮湿,气候艰苦。
  • 沙昏夜探迟:夜间侦查时,沙地昏暗,行动迟缓。
  • 征人皆白首:征战的士兵们都已白发,暗示时间漫长、风霜满面。
  • 灭胡时:指消灭胡人,胡人是指北方的少数民族,历史上与汉人有过多次冲突。

典故解析:

“胡”指的是古代北方的民族,常与中原王朝发生战争。在唐代,边塞战争频繁,诗人通过描绘征战士兵的艰辛与无奈,表现了对战争的感慨和对和平的渴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籍,字仲明,唐代诗人,生于长安,早逝,作品多以边塞诗闻名,擅长描写边疆的自然风光和战士的生活,情感真挚,风格独特。

创作背景:

诗作成于唐代军事紧张时期,边疆战事频繁,诗人通过描绘边塞的严寒与士兵的疲惫,表达对战争的思考和对士兵命运的关注。

诗歌鉴赏:

《横吹曲辞·出塞》是一首表现边塞士兵艰苦生活的诗。诗的开头通过“秋塞雪初下”,迅速营造出一种孤寂、寒冷的氛围,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心理冲击。紧接着,描绘远征的将军,暗示战争的严酷与士兵们的职责,显示出一种远离家乡、为国出征的悲壮感。

接下来的“分营长记火,放马不收旗”则表现出士兵在严酷环境中仍需保持战斗准备的状态,生火取暖与放马不收之间的矛盾,反映出战争的无奈与残酷。此时,月亮的冷清与湿润的边帐更是增强了这种孤独感与无助感。

“征人皆白首”这一句,诗人用“白首”暗示了长时间战争带来的岁月沧桑,使得士兵们在战斗中不断老去,令人感到心酸。最后一句“谁见灭胡时”,更是对战争结果的质疑,表现出对未来的迷茫与无奈。

整首诗逻辑严谨,情感深沉,通过对自然环境与士兵生活的细致描绘,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与士兵的无奈,具有深刻的历史与社会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秋塞雪初下:描绘了边塞秋冬交替的自然景象,体现出凛冽的寒气。
  2. 将军远出师:将军远征,象征着国家与战争的关系。
  3. 分营长记火:长官负责生火,隐喻战斗状态下的紧张和准备。
  4. 放马不收旗:暗示战斗未结束,战士们心中不安。
  5. 月冷边帐湿:夜晚的寒冷与边帐的潮湿,渲染出士兵生活的艰辛。
  6. 沙昏夜探迟:描绘夜间侦查的困难,表现出战争中的紧迫感。
  7. 征人皆白首:征战的士兵因岁月而苍老,体现战争的漫长。
  8. 谁见灭胡时:表达对未来战争结果的无奈与渴望和平的情感。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月冷边帐湿,沙昏夜探迟”,展示了语言的对称美。
  • 比喻:用“白首”比喻士兵的辛苦与无奈,增强了情感的厚度。
  • 意象:描绘了边塞的寒冷、士兵的疲惫,通过自然景象与情感的结合,形成鲜明的画面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士兵在边疆征战时的艰辛与无奈,表达了对战乱的深刻忧虑与渴望和平的情感。通过对士兵命运的描绘,诗人对历史的反思也显得尤为深刻。

意象分析:

  • 秋塞:象征着孤独与荒凉,暗示战争的严酷。
  • :代表着寒冷与死亡的象征,增强诗的悲壮感。
  • 月冷:象征着孤寂与惆怅,反映士兵的无助与思乡之情。
  • 白首: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士兵的无奈,表达对生命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将军”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出征的?

    • A. 春天
    • B. 夏天
    • C. 秋天
    • D. 冬天
  2. “放马不收旗”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 A. 战斗结束
    • B. 准备进攻
    • C. 还未结束的战斗
    • D. 放松警惕
  3. 诗中提到的“白首”主要指的是什么?

    • A. 年轻士兵
    • B. 战争带来的苍老
    • C. 胡人
    • D. 将军

答案:

  1. C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昌龄的《出塞》
  • 李白的《关山月》

诗词对比:

王昌龄的《出塞》同样描绘了边塞的生活与战争的孤独,但其风格更为豪放,展现出壮丽的战争场面,与张籍的细腻感受形成对比。李白的《关山月》则更强调对战士情感的抒发,表现出对家乡的思念。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唐代诗人研究》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除夕寓海昏 九日台郡尊张华宇招饮登城南金紫峰 登白岳 偕贺邑公张吴二生阅武郊外 题昭明庙 惜花四律步湘州藏春园主人韵 其二 哀范君三章 其二 哀范君三章 其一 秋夜有感  赠人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玉袂 鸵鸟 轻而易举 昼星 四点底的字 淹滞措大 农艺 聊胜于无 子字旁的字 己字旁的字 斑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巛字旁的字 目不见睫 皮破肉烂 泥足巨人 儿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