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3:05: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3:05:51
秋塞雪初下,将军远出师。
分营长记火,放马不收旗。
月冷边帐湿,沙昏夜探迟。
征人皆白首,谁见灭胡时。
初秋的边塞,雪花刚开始飘落,将军远征出征。
分营里长官记着生火,放马却不收起旗帜。
月亮冷清,边帐潮湿,沙地昏暗,夜间侦查迟迟未归。
征战的士兵们都已白发苍苍,谁能见到消灭胡人之时?
“胡”指的是古代北方的民族,常与中原王朝发生战争。在唐代,边塞战争频繁,诗人通过描绘征战士兵的艰辛与无奈,表现了对战争的感慨和对和平的渴望。
张籍,字仲明,唐代诗人,生于长安,早逝,作品多以边塞诗闻名,擅长描写边疆的自然风光和战士的生活,情感真挚,风格独特。
诗作成于唐代军事紧张时期,边疆战事频繁,诗人通过描绘边塞的严寒与士兵的疲惫,表达对战争的思考和对士兵命运的关注。
《横吹曲辞·出塞》是一首表现边塞士兵艰苦生活的诗。诗的开头通过“秋塞雪初下”,迅速营造出一种孤寂、寒冷的氛围,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心理冲击。紧接着,描绘远征的将军,暗示战争的严酷与士兵们的职责,显示出一种远离家乡、为国出征的悲壮感。
接下来的“分营长记火,放马不收旗”则表现出士兵在严酷环境中仍需保持战斗准备的状态,生火取暖与放马不收之间的矛盾,反映出战争的无奈与残酷。此时,月亮的冷清与湿润的边帐更是增强了这种孤独感与无助感。
“征人皆白首”这一句,诗人用“白首”暗示了长时间战争带来的岁月沧桑,使得士兵们在战斗中不断老去,令人感到心酸。最后一句“谁见灭胡时”,更是对战争结果的质疑,表现出对未来的迷茫与无奈。
整首诗逻辑严谨,情感深沉,通过对自然环境与士兵生活的细致描绘,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与士兵的无奈,具有深刻的历史与社会意义。
整首诗反映了士兵在边疆征战时的艰辛与无奈,表达了对战乱的深刻忧虑与渴望和平的情感。通过对士兵命运的描绘,诗人对历史的反思也显得尤为深刻。
诗中提到的“将军”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出征的?
“放马不收旗”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诗中提到的“白首”主要指的是什么?
王昌龄的《出塞》同样描绘了边塞的生活与战争的孤独,但其风格更为豪放,展现出壮丽的战争场面,与张籍的细腻感受形成对比。李白的《关山月》则更强调对战士情感的抒发,表现出对家乡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