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0:41: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0:41:16
出门机阱已相随,竟放灵均逐伯奇。
始者齧肤微似蚋,俄然择肉及于罴。
不言快箭穿杨叶,却讶长松托兔丝。
败坏人材由利禄,乃知曾点胜颛师。
这首诗的内容可以这样理解:
出门的时候就有施加的机巧和陷阱在身边,竟然让灵均(指灵巧的才能)追逐伯奇(指奇才)。最开始的攻击像蚊子咬皮肤那样微小,然而转瞬间就像熊类一样选择了更大的肉体。不用说那快速的箭穿透了杨树的叶子,却让人惊讶于长松树上挂着的兔子丝。人才的败坏正是由于利禄的引诱,因此才知道曾经指点过胜利的颛师(古代的著名将领)。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仲明,号梦得,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和文学家。他以豪放激昂的诗风和深厚的文化修养著称,作品多涉及历史、政治和个人情感。
《五和》是刘克庄在政治风云变幻、社会动荡不安的背景下所作,表现了对人才与权力关系的思考,反映了他对社会现状的深刻洞察和对理想的追求。
《五和》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深入探讨了人才在当时社会中的地位,以及利禄对人才的腐蚀。诗中将出门比作进入一个充满陷阱的环境,暗示了生活的不易与复杂。灵均与伯奇的追逐,体现了对才能的渴望与追求,然而这种追求又被世俗的利益所干扰。
诗中提到的蚋和罴,表现了从微不足道到强大攻击的转变,反映了在竞争中,初始的小挑战可能迅速演变为巨大的威胁。箭穿杨叶的比喻则描绘了在迅速变化的环境中,如何把握时机,采取行动的重要性。
最后,作者对利禄的批判揭示了人才的败坏并非个体责任,而是社会结构所导致的。通过对颛师的提及,诗人呼唤理想中的领导者和人才,思考如何在复杂的社会中保持人才的纯粹与正直。这首诗不仅是个人对才能与理想的探索,也是对整个社会风气的深刻反思。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人才与利益关系的思考,揭示了社会的复杂性和对理想的追求。诗人在批判利益侵蚀人才的同时,也表达了对真正人才的渴望和对社会现状的反思。
诗中“灵均”指代什么?
“败坏人材由利禄”中“利禄”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蚋”象征着什么?
可以将刘克庄的《五和》与杜甫的《春望》进行对比,分析两位诗人在面对社会动荡时的情感表达和思考方式。刘克庄侧重于对人才与利益的反思,而杜甫则更多地描绘了战乱背景下的国破家亡,表现出更为深沉的忧虑与悲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