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4:18: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4:18:19
《采桑子二首 其二》
平生踪迹曾经处,越水吴山。
橘港枫湾,风满乌巾雪满山。
而今却恋菟裘好,竹经亲删。
酒冷诗悭,一卷黄庭日掩关。
这首诗的作者回忆自己曾经的足迹,游历过越水和吴山的地方。那时的橘港和枫湾,风满的乌巾映衬着雪白的山峦。而如今,他却对菟裘的美好情感难以割舍,竹子经年累月似乎也被亲手删改。此时,酒已凉,诗情也显得吝啬,手中仅有一卷《黄庭经》,日落时分,仿佛要将他封闭在关中。
史承谦(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风格清新,擅长抒情诗。其作品常融合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反映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这首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之时。诗人通过回忆往昔美好时光,表达对失去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
《采桑子二首 其二》是一首富有抒情色彩的诗作。诗人在描绘个人经历的同时,流露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无限怀念与对现实的深刻反思。首句“平生踪迹曾经处”直接引入了主题,勾画出诗人曾经的行踪,接着以“越水吴山”的自然景色展现了江南的韵味,使人感受到那份清新与悠远。
随着诗歌的发展,诗人似乎从美好的自然景色中走入了内心的思索,“而今却恋菟裘好”,表现出对现实生活中美好事物的留恋与珍惜。这种情感的转变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似乎在告诫读者美好总是短暂的。最后两句“酒冷诗悭,一卷黄庭日掩关”则显得更加沉重,诗人对生活的冷淡和诗意的缺失形成了鲜明对比,表现出对理想与现实的无奈。
整首诗在意象上运用了自然的美与个人情感的结合,表现了诗人对自由与理想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的深思。通过对比与象征,诗人成功地营造了一种内心的孤独与思索的氛围。
整首诗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对现实生活的感叹,以及对内心安宁的渴望。诗人通过对比与象征,传达了人生的无常与对理想的追求。
《采桑子二首 其二》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越水吴山”指的是哪个地区?
诗中“酒冷诗悭”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