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0:39: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0:39:07
半纸虚名百战身,转头高冢卧麒麟。山间曾见渔樵说,辛苦凌烟阁上人。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名利的反思和对生活的感慨。作者认为自己虽然经历了许多战斗,得到了半纸的虚名,但在回望过去时,却只是在高冢上长眠的麒麟(象征着有才华却未能施展的人)。他曾在山间遇到渔夫和樵夫,听他们谈论生活的艰辛,与那些身处高位、看似光鲜的人形成鲜明对比。
作者介绍:元好问,金朝诗人,字仲宣,号天涯。元好问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诗风而著名,作品多涉及历史、人生以及自然景观。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元好问对官场和名利的反思,他经历了许多风波与斗争,看到世间名利的虚幻与短暂,感到颇多无奈,故而写下此诗。
《杂著三首 其三》通过简洁而富有哲理的语言,揭示了名利的虚幻和人生的辛苦。诗人用“半纸虚名”来形容自己所获得的名声,强调其微不足道和空洞无物,这种自我贬低反映了他对功名利禄的淡泊态度。“百战身”则展现了他丰富的经历和生存的艰辛,暗示了在这个过程中所付出的代价与牺牲。
诗中提到的“高冢卧麒麟”则是对人生的一种深刻反思,甚至带有些许悲凉。它不仅表达了诗人对自身经历的感慨,也象征着许多有才之士在生前未能施展才华,死后却被埋于高冢之下,令人叹息。
最后两句“山间曾见渔樵说,辛苦凌烟阁上人”,通过与普通人的对话,突出高位者的辛苦,与那些在山间劳作的渔樵形成鲜明对比,展示了人生的不同境遇和对名利的冷静思考。这首诗不仅有着深刻的哲理思考,同时也展现了诗人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对社会的敏锐观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主题思想在于对名利的反思与对人生苦乐的感悟,表达了诗人对功名的淡然与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诗词测试:
诗中“半纸虚名”是什么意思?
“高冢卧麒麟”中“麒麟”象征什么?
诗中提到的“山间曾见渔樵”意在?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元好问的这首诗与李白的《将进酒》在表达对人生的思考与对名利的看法上有相似之处,但李白更强调豪情与洒脱,而元好问则更显得沉思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