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8:36: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36:10
太常引·五云楼观日华东
作者: 元好问
五云楼观日华东。看天上建章宫。
人海混渔龙。比自古中原更雄。
紫垣星月,禁阶灯火,朝马闹晨钟。
一梦转头空。恍犹在邯郸道中。
在五云楼上观赏东升的日华,
仰望天上的建章宫。
人潮如海,鱼龙混杂,
比起自古的中原更显雄壮。
紫垣之上星月相伴,禁阶上灯火辉煌,
早晨的马鸣声喧闹着晨钟。
转眼间一切都成空,
恍如我仍在邯郸的路上游荡。
作者介绍:
元好问(1250年-1320年),字仲明,号天池,元代诗人、词人,著有《元好问集》。他以豪放的性格和丰富的情感著称,作品多表现对历史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词创作于元代,正值元代社会动荡,诗人通过描绘宏伟的楼观与人海的繁华,表达了对历史的思索和对未来的期望。
《太常引·五云楼观日华东》是一首充满历史感与哲理思考的词作。诗中,元好问以五云楼作为观察点,描绘了壮丽的日出和天宫的辉煌,这不仅是对自然美的赞美,更是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人海混渔龙的描写,生动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繁华与热闹,反映了诗人对生动生活的深刻感受。
在文学手法上,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紫垣星月”与“禁阶灯火”,构建了一个梦幻般的场景,既有神秘的宇宙感,又有现实的喧闹感。最后的“恍犹在邯郸道中”,则将读者引入一种瞬息万变的感慨,仿佛一切繁华都似梦幻般易逝,深刻地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比喻、对仗和意象等修辞手法,使得语言更加生动、形象。比如“人海混渔龙”的比喻,将人潮与鱼龙相提并论,生动描绘了人群的多样与活力。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壮丽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以及对人生短暂与无常的思索,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与对未来的追寻。
诗词测试:
“五云楼观日华东”中“华”指的是什么?
A. 花
B. 光华
C. 华丽
D. 华尔街
“人海混渔龙”中的“混渔龙”有什么寓意?
A. 混乱
B. 多样与活力
C. 安静
D. 追求
本诗表达了什么样的主题?
A. 对生活的赞美
B. 对历史的怀念
C. 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D. 对未来的期待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