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蝶恋花 其一》

时间: 2025-05-04 01:14:01

诗句

自送行人无意味。

独上高楼,何处愁堪寄。

闻道长安西北是。

栏干不向东南倚。

别恨似烟春似水。

一阵轻寒,一阵游丝起。

小院落花飞燕子。

夕阳闲在蘼芜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1:14:01

原文展示:

蝶恋花 其一
自送行人无意味。
独上高楼,何处愁堪寄。
闻道长安西北是,
栏干不向东南倚。
别恨似烟春似水,
一阵轻寒,一阵游丝起。
小院落花飞燕子,
夕阳闲在蘼芜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送别朋友时的无奈和愁苦。独自登上高楼,满心愁苦却无处寄托。听说长安在西北方,但我却不想向东南倚靠栏杆。离别的苦恨如烟似水,时而感到一阵轻寒,时而又有游丝般的思绪升起。小院中,花瓣随风飘落,燕子掠过,夕阳静静地洒在蘼芜地上,一切显得宁静而又忧伤。

注释:

  • 自送行人无意味:自己送别行人感到没有意义。
  • 独上高楼:独自一人登上高楼,象征孤独。
  • 愁堪寄:愁苦无处寄托。
  • 长安西北是:指长安在西北方向。
  • 栏干不向东南倚:不愿向东南的栏杆倚靠,暗示对离别的厌倦。
  • 别恨似烟春似水:离别的怨恨像烟雾一样缥缈,像春水一样流淌。
  • 轻寒:微微的寒意。
  • 游丝:轻柔的丝线,象征思绪。
  • 小院落:小院子,暗示宁静的环境。
  • 蘼芜地:指夕阳照耀的地方,蘼芜是一种植物,常用于比喻美好的景色。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燮清(公元1686年-1768年),字念曾,号秋叟,清代诗人,擅长词作,风格清新脱俗,常取材于日常生活,表现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诗人对友人的离别之际,表达了他对友人离去的感伤和对生活无奈的感触。诗中通过富有画面感的意象,传达了离愁别恨的复杂情绪。

诗歌鉴赏:

此首《蝶恋花 其一》将离别的愁苦与春天的温暖景象相结合,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诗人在独自高楼之际,心中满是愁苦,无法倾诉,展现了深刻的孤独感。诗的开头“自送行人无意味”直接揭示了送别的无奈,随之而来的“何处愁堪寄”更是将这种情感推向极致,令读者感受到诗人心中无法寄托的忧伤。

“别恨似烟春似水”,将离别的苦涩比作烟雾与春水,意象优美而又含蓄,暗示着这种情感的无形与流逝。接下来的“轻寒”和“游丝”则描绘了春日的温暖与微寒的对比,细腻地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感受。而最后一联“小院落花飞燕子,夕阳闲在蘼芜地”,则通过具体的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伤感的氛围,尽显诗人对友人离去的依依不舍。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自送行人无意味:直接表达送别的心情,感到此举毫无意义。
  2. 独上高楼,何处愁堪寄:独自一人登上高楼,满心愁苦却无处可寄托。
  3. 闻道长安西北是:提到长安在西北方,暗示对远方的思念。
  4. 栏干不向东南倚:不愿意向东南的栏杆倚靠,表现出对离别的不满。
  5. 别恨似烟春似水:比喻离别的痛苦如烟雾般缥缈,如春水般流淌。
  6. 一阵轻寒,一阵游丝起:时而感到轻寒,时而思绪如游丝般升起,表现情感的细腻。
  7. 小院落花飞燕子:描绘自然景象,花瓣随风飘落,燕子飞过,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8. 夕阳闲在蘼芜地:夕阳西下,一切显得恬静而略带忧伤。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离别的痛苦比作烟雾与春水。
  • 拟人:夕阳“闲在蘼芜地”,赋予自然以人的状态。
  • 对仗:如“轻寒”与“游丝”,形成音韵的和谐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离别的深刻描绘,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与对生活的无奈,传达了一种深沉的孤独感和淡淡的忧伤。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高楼:象征孤独与思索。
  2. 栏干:寄托着诗人的情感与期盼。
  3. 春水: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无常。
  4. 燕子:代表着离别与归来的希望。
  5. 夕阳:象征着生命的终结与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行人”指的是: A. 诗人的朋友
    B. 诗人的亲人
    C. 诗人自己
    D. 不明确

  2. “别恨似烟春似水”中的“烟”主要表达了: A. 离别的痛苦
    B. 春天的温暖
    C. 诗人的希望
    D. 诗人的孤独

  3. 诗中最后描绘的“夕阳闲在蘼芜地”意味着: A. 生命的结束
    B. 生活的繁忙
    C. 诗人的快乐
    D. 自然的美好

答案:

  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纳兰性德《木兰花慢》

诗词对比:

  • 比较黄燮清与李清照在离别主题上的诗作,两者都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感人的情感来表达对离别的无奈和思念,但黄燮清更偏向于通过自然景象来渲染氛围,而李清照则更注重内心情感的直接表达。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黄燮清诗词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挽校书郎方公夫人二首 醉中示梅山弟二首 次韵张君寿来见二首 登慈云阁偶成三首 次韵张君寿来见二首 同离孙童蒙游净慈 教学退作二首 挽孙处士 赞王来山爱竹祠前枯竹再生 次单君范袖来汪西皋所譔咏秋十章以示因和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一代文宗 风从虎,云从龙 愁肠九回 计日指期 遗年 包含勤的词语有哪些 无面馎饦 海藻虫 巛字旁的字 隹字旁的字 接柜 廾字旁的字 殉义 覆车之戒 折文旁的字 文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