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8:37: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8:37:23
孤山路转六桥西,片片芙蓉入望低。
夹岸楼船凉拥树,拍空箫鼓夜分堤。
青娥皓齿迎风出,碧渚红莲刺水齐。
十里烟波劳应接,湖光月色共凄迷。
这首诗描绘的是孤山周围的湖光景色。诗人走到六桥的西面,眼前是一片片低垂的芙蓉花。湖岸边的楼船在凉风中依偎着树木,夜晚的箫声和鼓声在水边回荡。那青色的女子和洁白的牙齿迎风而出,碧绿色的水边,红色的莲花齐齐扎根水中。十里开阔的烟波中,似乎在等待着什么,湖光和月色交织,显得格外迷离。
安廷谔是明代的诗人,生于一段历史变革的时期。他的作品多以自然景色为题材,善于捕捉瞬间的美感,语言清新,情感真挚。
《湖中》创作于安廷谔游历孤山时,诗人在湖边感受到自然的幽美与宁静,借此表达内心的感慨和思绪。此时正值明代,社会动荡与文化繁荣并存,使得诗人对生活与自然有更深的思考。
安廷谔的《湖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孤山湖畔的自然风光,展现了诗人对湖光山色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诗的开头“孤山路转六桥西”,即刻带给读者一种行走间的探索感,仿佛置身于这片天地之中。接下来的“片片芙蓉入望低”,以芙蓉花的低垂形象传达出一种柔和、宁静的氛围,令人倍感亲切。
诗中对景物的描写细致入微,夹岸的楼船与凉风中的树木相互映衬,构建了一个和谐的自然环境。夜晚的“拍空箫鼓”描绘出了一种悠扬的乐声,暗示着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接下来的“青娥皓齿”展现了女子的美丽,进一步增强了诗的情感层次。诗人通过“青娥”和“红莲”的意象,将自然与人文紧密结合,体现出一种清新的美感与和谐的关系。最后一句“十里烟波劳应接,湖光月色共凄迷”,则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高潮,湖面烟波浩淼,月光皎洁,令人感到一丝凄迷的美与孤独。
整个诗作在意境上既有自然的壮丽,又有情感的细腻,体现了诗人与自然的深厚情感。
本诗通过对湖光山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在孤独中对情感与生命的思索。
诗中提到的“芙蓉”指的是什么?
“十里烟波”描绘的是什么样的景象?
诗的情感基调是什么?
李白的《庐山谣》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但更注重豪放之情;而安廷谔的《湖中》则注重细腻与柔和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情感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