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湖中》

时间: 2025-05-01 18:37:23

诗句

孤山路转六桥西,片片芙蓉入望低。

夹岸楼船凉拥树,拍空箫鼓夜分堤。

青娥皓齿迎风出,碧渚红莲刺水齐。

十里烟波劳应接,湖光月色共凄迷。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8:37:23

原文展示:

孤山路转六桥西,片片芙蓉入望低。
夹岸楼船凉拥树,拍空箫鼓夜分堤。
青娥皓齿迎风出,碧渚红莲刺水齐。
十里烟波劳应接,湖光月色共凄迷。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的是孤山周围的湖光景色。诗人走到六桥的西面,眼前是一片片低垂的芙蓉花。湖岸边的楼船在凉风中依偎着树木,夜晚的箫声和鼓声在水边回荡。那青色的女子和洁白的牙齿迎风而出,碧绿色的水边,红色的莲花齐齐扎根水中。十里开阔的烟波中,似乎在等待着什么,湖光和月色交织,显得格外迷离。

注释:

  • 孤山:指的是湖心的孤山,常作为游览胜地。
  • 芙蓉:指的是荷花,常生于水中,象征着清雅和美丽。
  • 夹岸:指的是湖岸两边。
  • 楼船:指的是在水面上行驶的船只。
  • 青娥:指美丽的女子。
  • 皓齿:洁白的牙齿,形容女子的美丽。
  • 碧渚:指的是青绿色的水边。
  • 红莲:指的是红色的莲花。
  • 十里烟波:形容湖面上的烟雾和波浪,气势宏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安廷谔是明代的诗人,生于一段历史变革的时期。他的作品多以自然景色为题材,善于捕捉瞬间的美感,语言清新,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湖中》创作于安廷谔游历孤山时,诗人在湖边感受到自然的幽美与宁静,借此表达内心的感慨和思绪。此时正值明代,社会动荡与文化繁荣并存,使得诗人对生活与自然有更深的思考。

诗歌鉴赏:

安廷谔的《湖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孤山湖畔的自然风光,展现了诗人对湖光山色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诗的开头“孤山路转六桥西”,即刻带给读者一种行走间的探索感,仿佛置身于这片天地之中。接下来的“片片芙蓉入望低”,以芙蓉花的低垂形象传达出一种柔和、宁静的氛围,令人倍感亲切。

诗中对景物的描写细致入微,夹岸的楼船与凉风中的树木相互映衬,构建了一个和谐的自然环境。夜晚的“拍空箫鼓”描绘出了一种悠扬的乐声,暗示着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接下来的“青娥皓齿”展现了女子的美丽,进一步增强了诗的情感层次。诗人通过“青娥”和“红莲”的意象,将自然与人文紧密结合,体现出一种清新的美感与和谐的关系。最后一句“十里烟波劳应接,湖光月色共凄迷”,则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高潮,湖面烟波浩淼,月光皎洁,令人感到一丝凄迷的美与孤独。

整个诗作在意境上既有自然的壮丽,又有情感的细腻,体现了诗人与自然的深厚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孤山路转六桥西:描绘了诗人走在孤山的路上,转过六座桥的情景,展现出一种探寻的状态。
  2. 片片芙蓉入望低:眼前是低垂的芙蓉花,营造出一种柔和的视觉效果。
  3. 夹岸楼船凉拥树:湖岸的船只与树木相依,形成了一幅宁静的画面。
  4. 拍空箫鼓夜分堤:夜晚的乐声在水面回荡,增添了诗的韵律感。
  5. 青娥皓齿迎风出:美丽的女子在微风中出现,象征着青春与活力。
  6. 碧渚红莲刺水齐:湖水与红莲的映衬,展示了自然的和谐美。
  7. 十里烟波劳应接:广阔的湖面与烟波,暗示着诗人内心的期待与渴望。
  8. 湖光月色共凄迷:湖光与月色交织,营造出一种迷离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受。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芙蓉、青娥等意象比作自然美的象征,增强了美感。
  • 拟人:通过“迎风出”的描写,使自然景物具有人性化的表现。
  • 对仗: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

本诗通过对湖光山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在孤独中对情感与生命的思索。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孤山:象征孤独与宁静的环境。
  • 芙蓉:象征美丽与纯洁。
  • 楼船:象征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 青娥:象征青春与美好。
  • 红莲:象征坚韧与生命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芙蓉”指的是什么?

    • A. 牡丹
    • B. 荷花
    • C. 菊花
  2. “十里烟波”描绘的是什么样的景象?

    • A. 山峰
    • B. 湖面
    • C. 沙漠
  3. 诗的情感基调是什么?

    • A. 喜悦
    • B. 悲伤
    • C. 迷惘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杜甫的《春夜喜雨》

诗词对比:

李白的《庐山谣》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但更注重豪放之情;而安廷谔的《湖中》则注重细腻与柔和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安廷谔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古诗词与自然美的关系》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至扬州 至燕城第九十七 至燕城第九十六 至温州 至吉州第八十 正月十三日 镇江之战第十八 真州杂赋 真州杂赋 真州杂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通治 尣字旁的字 包含滔的成语 鼠字旁的字 示字旁的字 挽联 逆厘 不知深浅 韋字旁的字 刑天争神 本来面目 宇庇 包含矜的词语有哪些 银屏金屋 大字旁的字 花说柳说 微辞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