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5:06: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06:04
万叠峰峦耸太清,
麻姑曾此会方平。
一从宴罢归何处,
宝殿瑶台空月明。
这首诗描绘了高耸入云的山峰,似乎与太清的天际相接,麻姑曾在此处与方平相会。自从宴会结束后,不知归向何方,唯有空荡荡的宝殿和瑶台在明月下显得更加宁静。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蜀僧,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表达道教思想及对自然的感悟,风格清新脱俗,常以山水、仙境为题材。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诗人游览名山大川时创作,借山水之景抒发对神仙世界的向往与对人生归宿的思考。
《仙坛》是一首充满了道教色彩和自然美的诗作。诗的开头用“万叠峰峦耸太清”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面,表现了自然的雄伟和壮观。接着提到麻姑和方平的会面,暗示了人与神之间的交流,传达了诗人对道教理想生活的向往。在宴会之后,诗人感到一丝孤独与迷茫,不知归处,体现了对世俗生活的思考与无奈。最后一句“宝殿瑶台空月明”则将诗的情感推向顶点,既有对仙境的向往,又有对现实的失落,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令人深思。整首诗通过对山水的描绘与对仙人的追忆,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反思,表达了超脱与归属的复杂情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了诗人对超脱世俗、追求长生的向往,同时也反映出对现实生活的思考与困惑,表现出一种哲学的深度和情感的复杂性。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麻姑”是谁?
诗的主题主要是什么?
“空月明”暗示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这些资料可以帮助深入理解诗词的文化背景和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