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仙坛》

时间: 2025-04-26 05:06:04

诗句

万叠峰峦耸太清,麻姑曾此会方平。

一从宴罢归何处,宝殿瑶台空月明。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06:04

原文展示:

万叠峰峦耸太清,
麻姑曾此会方平。
一从宴罢归何处,
宝殿瑶台空月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高耸入云的山峰,似乎与太清的天际相接,麻姑曾在此处与方平相会。自从宴会结束后,不知归向何方,唯有空荡荡的宝殿和瑶台在明月下显得更加宁静。

注释:

字词注释:

  • 万叠峰峦:指重重叠叠的山峰,形容山势雄伟。
  • 太清:道教所指的天界,寓意极高的境界。
  • 麻姑:指道教中的麻姑仙女,传说中的长生不老者。
  • 方平:指方平真人,麻姑的道友,都是仙人。
  • 宝殿瑶台:指神仙所居住的华丽殿宇,代表仙境。
  • 空月明:形容月光明亮而又空寂。

典故解析:

  • 麻姑与方平:两位道教传说中的仙人,常被用来象征超脱世俗的欢乐和长生不老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蜀僧,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表达道教思想及对自然的感悟,风格清新脱俗,常以山水、仙境为题材。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诗人游览名山大川时创作,借山水之景抒发对神仙世界的向往与对人生归宿的思考。

诗歌鉴赏:

《仙坛》是一首充满了道教色彩和自然美的诗作。诗的开头用“万叠峰峦耸太清”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面,表现了自然的雄伟和壮观。接着提到麻姑和方平的会面,暗示了人与神之间的交流,传达了诗人对道教理想生活的向往。在宴会之后,诗人感到一丝孤独与迷茫,不知归处,体现了对世俗生活的思考与无奈。最后一句“宝殿瑶台空月明”则将诗的情感推向顶点,既有对仙境的向往,又有对现实的失落,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令人深思。整首诗通过对山水的描绘与对仙人的追忆,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反思,表达了超脱与归属的复杂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万叠峰峦耸太清:描绘了高耸的山峦,给人以庄严壮丽的感觉,象征着道教的理想境界。
  2. 麻姑曾此会方平:提到历史上的仙人,展示了人们对古代神话传说的渴望。
  3. 一从宴罢归何处:宴会结束后,诗人感到迷惘,不知去往何方,反映了对人生的思考。
  4. 宝殿瑶台空月明:空荡荡的殿宇与明月形成对比,暗示着空寂与孤独的感觉。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山峦与太清相对比,突出高远之感。
  • 对仗:诗句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 象征:宝殿瑶台象征理想中的生活,而空月明则象征现实的孤独。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了诗人对超脱世俗、追求长生的向往,同时也反映出对现实生活的思考与困惑,表现出一种哲学的深度和情感的复杂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峰峦:象征自然的伟大与神秘,寄托了诗人的理想追求。
  • 麻姑:代表道教的长生与理想化的生活。
  • 宝殿瑶台:象征着理想的精神家园。
  • 月明:象征清幽与孤寂,反映内心的情感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麻姑”是谁?

    • A. 一位诗人
    • B. 道教仙女
    • C. 一位历史人物
  2. 诗的主题主要是什么?

    • A. 对战争的反思
    • B. 自然的壮丽
    • C. 对超脱世俗的向往
  3. “空月明”暗示了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孤独
    • C. 忧伤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景色,表达闲适的生活情感,但更为宁静。
  • 李白《庐山谣》:通过对庐山的描绘,抒发对自由的向往,与《仙坛》的超脱主题相似,但情感更加奔放。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及其作品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道教文化与诗歌》

这些资料可以帮助深入理解诗词的文化背景和艺术风格。

相关查询

沁园春·道本虚无 沁园春·道曰五行 水调歌头 言性 塞上曲 其二 塞上曲 其一 落花 其二 落花 其一 樱桃 咏芍药 樱桃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鄂温克族 追悔莫及 疋字旁的字 拿手好戏 扶急持倾 水字旁的字 包含秦的词语有哪些 落地签证 米字旁的字 因时制宜 页字旁的字 献仪 星纪 气字旁的字 良材 洗雪逋负 包含环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