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2:16: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16:11
沁园春(甲辰饯尤木石赴九江帅)
作者:李曾伯 〔宋代〕
大江之西,康庐之阴,壮哉此州。
有舳舻千里,旌旗百万,襟喉上国,屏翰中流。
弹压鲸波,指麾虎渡,著此商川万斛舟。
青毡旧,看崇诗说礼,缓带轻裘。
十年泉石优游。
久高卧元龙百尽楼。
正九重侧席,相期岩弼,一贤砥柱,聊试边筹。
了却分弓,归来调鼎,得见茂洪可复忧。
谈兵暇,问琵琶歌曲,无恙还不。
在大江的西边,康庐的阴影下,这里真是壮丽的州郡。
这里有千里长的船队,百万的旌旗,扼守着上国的咽喉,屏蔽着中流的水面。
在波涛中奋力拼搏,指挥着如虎般渡过,驾驭着这商川上万斛的船只。
青色的毡子已经旧了,听着崇高的诗词讲述礼仪,轻松地披着轻薄的裘衣。
十年来我在泉石间悠游,
久卧在高耸的元龙百尽楼。
正当九重的侧席之上,期待着岩弼的相会,一位贤者如砥柱,聊聊筹划边疆的事宜。
了却了分弓,归来时调和鼎,得见茂洪的安宁,不再忧虑。
闲暇时谈论兵事,询问琵琶的歌曲,是否还安好。
作者介绍:李曾伯,字梦阮,号海岳,宋代诗人,以豪放激昂的风格著称,作品多描写山川风物,抒发豪情壮志。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北宋时期,正值国家面临外敌威胁之际,诗人借对江山壮丽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的关注及自身的豪情壮志。
《沁园春》是一首描绘壮丽江山和抒发豪情的诗作。诗中通过对大江、康庐的描写,展现出壮美的自然景观和当时的繁荣景象。开篇以“壮哉此州”引入,立刻抓住读者的注意,展现出诗人对家乡的热爱。接着,诗人用“舳舻千里,旌旗百万”描绘出水上交通的繁忙与壮观,显现出国家的强盛。
诗中使用了一系列生动的比喻,如“弹压鲸波,指麾虎渡”,不仅展现出勇于拼搏的精神,也隐喻诗人对国家前途的期待和信心。接下来的几句,诗人则转向个人的生活,表达了十年间的悠游与闲适,似乎在强调即使生活平淡,内心依然怀有壮志。
随后,诗人提到“正九重侧席”,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对贤者的向往,寓意着国家的未来需要有栋梁之材。最后,诗人通过“谈兵暇,问琵琶歌曲”,传达出一种闲适而又不失忧虑的心态,显示出对国家安危的深切关怀。
整首诗词气势磅礴,情感丰沛,既有对壮丽山河的赞美,也有对个人理想与国家前途的思考,展现了诗人高远的抱负与深邃的思考。
逐句解析:
大江之西,康庐之阴,壮哉此州。
有舳舻千里,旌旗百万,襟喉上国,屏翰中流。
弹压鲸波,指麾虎渡,著此商川万斛舟。
青毡旧,看崇诗说礼,缓带轻裘。
十年泉石优游。
久高卧元龙百尽楼。
正九重侧席,相期岩弼,一贤砥柱,聊试边筹。
了却分弓,归来调鼎,得见茂洪可复忧。
谈兵暇,问琵琶歌曲,无恙还不。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围绕着壮丽的江山、个人的理想与国家的未来展开,表现了诗人对国家的关切与对理想的追求,传达出一种豪情壮志与淡泊宁静的生活态度。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也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与理想。
诗词测试:
《沁园春》是哪位诗人的作品?
诗中提到的“九重侧席”主要指什么?
“弹压鲸波,指麾虎渡”描绘的是什么情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以上是对《沁园春(甲辰饯尤木石赴九江帅)》的全面解析,希望对您理解这首诗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