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古断肠曲三十首 其二十二》

时间: 2025-07-30 07:01:39

诗句

脩竹生烟晚逗阴,翠罗香袖怯寒侵。

恨同社燕身为客,怕剥秋莲苦在心。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0 07:01:39

原文展示:

脩竹生烟晚逗阴,
翠罗香袖怯寒侵。
恨同社燕身为客,
怕剥秋莲苦在心。

白话文翻译:

修长的竹子在傍晚时分升起烟雾,
翠绿色的罗袖轻轻飘动,却因寒气而感到畏惧。
我与社燕共同怀恨,却身为他乡的客人,
害怕剥去秋季的莲蓬,心中满是苦楚。

注释:

  • 脩竹:修长的竹子,常用以描述竹林的姿态。
  • 生烟:形容竹林在傍晚时分似乎升起烟雾,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意境。
  • 翠罗香袖:翠绿色的丝绸衣袖,暗含女子的柔美与娇媚。
  • 怯寒侵:因寒气而感到害怕,表现出一种脆弱的感受。
  • 社燕:指燕子,常与春天、社交相关,寓意联系。
  • 身为客:身处异乡,感到孤独。
  • 剥秋莲:剥去秋季的莲蓬,象征着失去和痛苦。

典故解析:

  • 社燕:燕子在古诗中常被用作春天的象征,是团聚与思念的寄托。
  • 秋莲:莲花在秋天凋谢,象征着美好事物的消逝,表达了作者的忧伤与失落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周端臣,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作多表现出细腻的情感与深刻的思考,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该诗作于情感低落的时期,可能受到了离乡背景的影响,表达了对故乡、友人的思念,以及对孤独和失落的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忧伤。开头两句描绘了傍晚竹林的静谧与寒意,修竹的烟雾与翠罗衣袖相互映衬,给人以一种清丽而又略显凄凉的感觉。尤其是“怯寒侵”一句,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对环境的敏感与脆弱,使得读者能感受到一种潜在的寒意。

接下来的两句则转向情感的表达,诗人借“恨同社燕”来表达对身为客人这一身份的无奈与惆怅。燕子象征着团聚和温暖,而身为客人则意味着孤独与失落。最后一句“怕剥秋莲苦在心”,则将这种失落感具象化,秋莲的凋谢不仅是对美好事物的怀念,更是对未来的恐惧与无奈。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与个人情感的交融,使得孤独与思念的主题更加鲜明,展现了诗人细腻而复杂的内心世界,值得深入品味与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描绘了一个静谧的傍晚,竹子在烟雾中显得更为修长,暗示诗人的内心也在此时沉淀。
    • 第二联通过“翠罗香袖”展现了女子的柔美,然而“怯寒侵”则突出了她的脆弱。
    • 第三联中,诗人将自己与社燕相提并论,表达出对归属感的渴望。
    • 最后一句则是对内心苦楚的深刻揭示,秋莲的剥离象征着对美好事物失去的惋惜。
  • 修辞手法

    • 使用了比喻(如“脩竹生烟”),增强了意象的表现力。
    • 通过对仗(如“翠罗香袖”与“怯寒侵”)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拟人化的手法在描写情感时,赋予了自然景物以情感,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 主题思想

    • 整首诗传达了孤独、思念与失落的情感,反映了诗人在异乡的无奈与对美好事物逝去的惋惜,展现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脩竹:象征着坚毅与清冷,暗示诗人内心的孤独。
  • 翠罗香袖:代表着柔美的事物,寓意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 社燕:象征团聚与友谊,表达了对归属感的渴望。
  • 秋莲:象征失去与苦楚,反映了对美好事物的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脩竹生烟”主要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A. 夏天的繁华
    B. 傍晚的宁静
    C. 冬天的寒冷

  2. 诗人对“秋莲”的感受是什么?
    A. 喜悦
    B. 惆怅
    C. 不在意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在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诗人同样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情感深邃,意象丰富。
  • 比较李白的《静夜思》,两者在思乡的情感上有相似之处,然而李白的表达更为直白,周端臣则更为细腻与含蓄。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诗词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考宗皇帝挽词 闲中偶题 卧病杂题 春日 大将出师歌 新岁 幽兴 书意 见事 春近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孝悌忠信 杜口裹足 刀字旁的字 牙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双人旁的字 玉碎 不可胜数 只谈风月 陶白 稏角 橘中戏 白字旁的字 首倡义兵 肀字旁的字 讷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卤字旁的字 鼹鼠易盈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