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12:15
原文展示:
观潮行
作者: 周端臣 〔宋代〕
吴山越山相对青,
中有滚滚长江横。
长江谁道不曾改,
年来一半沙填平。
潮生潮落何时了,
万古人间一昏晓。
岁岁吴侬来看潮,
不知潮送吴侬老。
酒楼笙歌喧醉耳,
客帆翻覆云涛里。
悠悠哀乐永相忘,
空江落日秋风起。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吴山与越山相对而立,长江在中间奔腾而过的壮丽景象。长江的水流虽然自古以来未曾改变,但在岁月的流逝中,河床却逐渐被沙石淤积所填满。潮水的涨落似乎没有尽头,漫长的历史中,人世间的变迁也仿佛只是一瞬。每年都有吴侬前来观潮,却不知潮水也在悄然送走了他们的青春。酒楼中笙歌喧闹,客船在波涛中翻覆,哀乐交织让人遗忘,一切都在空旷的江面上,伴随着落日与秋风而去。
注释:
- 吴山:指位于浙江省的吴山,古时为风景名胜。
- 越山:指位于浙江省的越山,和吴山相对。
- 滚滚:形容水流奔腾不息的样子。
- 潮生潮落:海洋潮水的涨落,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 吴侬:江南地区的人,常用来指代温柔的江南人。
- 笙歌:一种传统乐器的声音,常用于酒楼等娱乐场所。
- 悠悠哀乐:悠长的悲伤与快乐,形容生活的多元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端臣,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感,具有较强的地方特色和社会关怀。
创作背景:
《观潮行》写于宋代,长江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水道,其潮汐变化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的关注。诗中通过描绘潮水的涨落,反映了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诗歌鉴赏:
《观潮行》以长江的潮水为主线,描绘出一幅动人的自然景象和深刻的人生哲理。诗的开头通过吴山与越山的对立,展现出长江的壮丽,带给读者一种视觉上的冲击。接下来的几句则转向哲理,揭示了长江的变化与人世的无常。长江水流的不断变化与人们的生活相互交织,体现了时间的无情。诗中“岁岁吴侬来看潮,不知潮送吴侬老”一句,尤为动人,既有对自然的礼赞,也暗含了对人生命运的感慨。后半部分,酒楼的喧闹与客船的翻覆,构成了一种生活的喧嚣与无奈,表现了人在历史长河中的渺小与孤独。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吴山越山相对青:描述吴山与越山的青翠相对,勾勒出自然的美景。
- 中有滚滚长江横:长江在两山之间奔流而过,展现出大江的壮丽。
- 长江谁道不曾改:感叹长江的水流虽千百年来未曾改变。
- 年来一半沙填平:指出长江河床的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被沙石淤积。
- 潮生潮落何时了:对潮水起伏的思考,暗示时间的流逝。
- 万古人间一昏晓:人世间的变迁似乎在一瞬间。
- 岁岁吴侬来看潮:每年都有江南人前来观潮的情景。
- 不知潮送吴侬老:人们在观潮中不知已逝去的光阴。
- 酒楼笙歌喧醉耳:描绘酒楼中热闹的场景。
- 客帆翻覆云涛里:客船在波涛中翻覆,象征人生的起伏。
- 悠悠哀乐永相忘:生活中的悲欢离合,最终成为遗忘。
- 空江落日秋风起:秋天的落日与江面上升起的秋风,传达了一种孤独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长江的潮水比作人世间的兴衰。
- 拟人:潮水被赋予了生命,似乎在送走人们的青春。
- 对仗:如“潮生潮落何时了,万古人间一昏晓”,工整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观潮行》通过描绘长江潮水的变化,反映了时间的无情与人生的无常,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与对人生命运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长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
- 潮水:代表着人生的起伏与变幻。
- 吴山与越山:象征着对立与和谐的自然关系。
- 酒楼与笙歌:象征世俗生活的喧闹与欢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主要河流是什么?
-
“岁岁吴侬来看潮”中的“吴侬”指的是哪个地区的人?
-
诗中反映的主题主要是?
- A. 生活的繁忙
- B. 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 C. 自然的壮丽
- D. 爱情的甜蜜
答案:
- B. 长江
- B. 江南
- B. 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早发白帝城》 李白
- 《江雪》 柳宗元
- 《临江仙》 冯延巳
诗词对比:
- 《早发白帝城》:同样描绘了水的流动与时间的流逝,但更多表现了对自然的敬畏。
- 《江雪》:则显现了孤独与寒冷,情感基调与《观潮行》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歌选》
- 《宋诗鉴赏辞典》
- 《古诗词基础知识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