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7:14: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7:14:22
正月二月不曾晴,
蘼芜洲边春水生。
黄陵女儿年纪小,
学唱竹枝三四声。
正月和二月这段时间没有晴天,
蘼芜洲边春水开始涌动。
黄陵的女孩年纪还小,
学着唱竹枝歌的三四声。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宋褧,元代诗人,生活在元代时期,擅长诗词创作,尤其以描写自然和乡村生活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融入个人情感与社会观察,形成独特的风格。
创作背景: 《竹枝歌三首》是作者在洞庭湖舟中创作的,正值春天来临之际。诗中反映了当时的自然景观以及人们的生活情态,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民间色彩。
这首《竹枝歌》通过描绘春天的气息与乡村的生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开头的“正月二月不曾晴”引入了一个阴雨绵绵的气候背景,体现了春天的乍暖还寒,给人一种迟来的春意。接着“蘼芜洲边春水生”则描绘了春水开始涌动的景象,生动地传达出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黄陵女儿年纪小,学唱竹枝三四声”则将焦点转向了一个年轻女孩的形象,展现了她纯真的一面。她在学习唱竹枝歌,象征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这一细节不仅增添了诗的生活气息,也让人感受到一种温馨的乡村氛围。整首诗在清新自然的描写中,折射出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对春天的期待,充满了生动的情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与女孩的生活,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体现了生命的生机与希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黄陵女儿”是指什么?
A. 年纪大的女人
B. 年轻的女孩
C. 诗人的朋友
诗的主题主要是什么?
A. 对战争的思考
B. 对春天的期待与生活的热爱
C. 对秋天的怀念
“蘼芜洲边春水生”中的“春水”象征着什么?
A. 冬天的寒冷
B. 生命与希望的复苏
C. 夏天的炎热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