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竹枝词四首时阻风安乡河中》

时间: 2025-08-05 06:54:28

诗句

一溪才顺一溪湾,一尺才过一丈还。

船子已愁箭括水,儿童又指帽儿山。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5 06:54:28

诗词名称: 竹枝词四首时阻风安乡河中

作者: 袁宏道 〔明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一溪才顺一溪湾,一尺才过一丈还。
船子已愁箭括水,儿童又指帽儿山。


白话文翻译:

这条溪水刚刚顺着流向一个湾口,而那边的水流又回到了原来的方向。
小船已经因水流的阻碍而感到忧愁,孩子们又指着远处的帽儿山。


注释:

  • :小河、小溪。
  • :水流的弯曲处。
  • :长度单位,约为三十厘米。
  • :长度单位,约为三米。
  • 船子:小船。
  • 箭括水:指水流的急速或阻力。
  • 儿童:孩子。
  • 帽儿山:可能是指某个特定的山名,或为形状似帽子的山。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涉及特别的典故,但可以理解为描绘了自然景色和儿童的天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袁宏道(1568年-1610年),字中郎,号石公,是明代著名的诗人、散文家。他与袁宗道、袁枚并称“袁氏三兄弟”,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闻名。他的作品多关注自然景物及人情世态,具有很强的个性。

创作背景:袁宏道生活在明代晚期,国家动荡,社会变革频繁。他的诗歌常常反映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竹枝词四首时阻风安乡河中》运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的乡村水景图。开头通过对溪水流动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界的变化无常。诗中“一溪才顺一溪湾”体现了水流的灵动和自由,但紧接着“一尺才过一丈还”则暗示了事物的反复和无常,给人一种无奈之感。

小船的忧愁与儿童的天真形成鲜明对比,前者是对自然力量的无力感,后者则是对生活的好奇与乐观。船子因水流而愁,反映了人生中的一些困境,而儿童指向帽儿山的动作,则是一种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观与人物心理的对比,展示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感悟,表达了在变化的环境中仍然要保持乐观的态度。这样的情感在今天仍然具有启发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溪才顺一溪湾":描绘了溪水流动的情景,表现出自然的柔和与变化。
  • "一尺才过一丈还":体现了水流的复杂和不易,暗示人生亦是如此。
  • "船子已愁箭括水":小船因水流的阻力而感到忧愁,象征生活中的困境。
  • "儿童又指帽儿山":孩子们的天真无邪与对未来的探索,形成强烈对比。

修辞手法

  • 对仗:首句与次句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 比喻:用水流的变化比喻人生的波折,富有哲理。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自然描写反映人生的无常与困境,同时展现儿童的乐观与纯真,传达出一种在逆境中仍要保持希望的主题。


意象分析:

  • 溪水:象征生命的流动,变化不定。
  • 小船:代表人生的旅程,易受外界因素影响。
  • 儿童:象征纯真与希望。
  • 帽儿山:可能象征理想与目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帽儿山”指的是什么? A. 一座高山
    B. 一座形状似帽子的山
    C. 一片树林

  2. 诗中表现出的情感是? A. 悲伤
    B. 希望与乐观
    C. 愤怒

  3. “船子已愁箭括水”中的“愁”字表现了什么? A. 快乐
    B. 无奈与困惑
    C. 兴奋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竹枝词》系列(其他作者的竹枝词)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 对比袁宏道的《竹枝词》和李白的《将进酒》,前者关注自然与生活的细微感受,后者更多展现豪放与人生哲学,两者在风格上有明显区别。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袁宏道传》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竹枝词的历史与文化》

相关查询

一落索 晏济原画剪春罗 一落索(九日) 一落索 其二 新柳 一落索 一落索·更题所刻竹拓本 一落索·欲访瑶台蓬岛 一落索(送游君安解县竹尉) 一落索 积馀以《满江红》喜雪词见示,因作忆梅词答之 一落索 一落索 秋闺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吸的词语有哪些 拥开头的成语 膏粱年少 巧思成文 慵馋 蹈袭前人 行字旁的字 大戴 暗昧之事 月字旁的字 过五关斩六将 包含征的词语有哪些 单耳刀的字 音字旁的字 包含溺的成语 铁打心肠 积年累月 乛字旁的字 烦委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