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端嘉杂诗二十首》

时间: 2025-07-27 11:40:53

诗句

胡来如鬼去如风,哨骑何曾待枣红。

岘首一春无使至,兴元六月在围中。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11:40:53

原文展示:

胡来如鬼去如风,哨骑何曾待枣红。岘首一春无使至,兴元六月在围中。

白话文翻译:

有如鬼魅般的敌人来来去去,像风一样迅速,哨骑的士兵何曾等到丰收的时节?在岘首这一年春天没有人来,兴元的六月却在围困之中。

注释:

  • 胡来:指外族或敌人来犯,这里形容敌军的突然袭来。
  • 如鬼去如风:形容来去迅速,像鬼神一样难以捉摸,像风一样轻快。
  • 哨骑:指负责巡逻的骑兵。
  • 枣红:指枣子成熟的颜色,这里隐喻丰收的季节。
  • 岘首:指岘山的山顶,特指一个地名。
  • 兴元:指兴元年间,特定的历史时期。
  • 围中:指被围困的状态。

典故解析:

此诗涉及的典故较少,主要体现战争的残酷与社会动荡的背景。岘首和兴元都指向特定的历史时间,反映了诗人对于当时局势的感慨与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克庄(1187-1269),字子翚,号白云,宋代诗人、文学家,擅长诗歌、词、文,风格清新自然,常以写景抒情见长。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南宋时期,国家动荡,战乱频繁,诗人通过描绘敌人来袭和被围困的情景,反映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诗歌鉴赏:

《端嘉杂诗二十首》中的这首诗,展现了刘克庄对战争的深刻思考与感受。诗开头以“胡来如鬼去如风”描绘了敌军的迅猛与难以捉摸,表现了对敌人来袭的不安与恐惧。而“哨骑何曾待枣红”,则通过对丰收的渴望与现实的对比,揭示了战乱给人民生活带来的苦难。接下来的两句“岘首一春无使至,兴元六月在围中”,进一步加深了诗人的无奈与失落,春天的生机没有带来希望,反而是在围困中度过。整首诗在悲伤的基调中,流露出对和平与安宁的渴望,强烈的情感共鸣让人印象深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胡来如鬼去如风:敌人来袭时如鬼魅般让人无法捉摸,迅速而强烈。
  2. 哨骑何曾待枣红:巡逻的骑兵未曾等来丰收的季节,暗示战乱带来的失落。
  3. 岘首一春无使至:岘山之春没有带来任何希望,表现出对美好时光的渴望。
  4. 兴元六月在围中:兴元年间的六月依然被围困,反映现状的窘迫与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敌人比作鬼,形象地表现了其突袭的不可预测性。
  • 对仗:前两句的对仗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 反语:通过对丰收季节的提及,形成了与现实的强烈对比,突出战争的惨烈。

主题思想: 整首诗充满了对战争带来的苦难与国家命运的深切思考,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怀念与追求。

意象分析:

  • :象征敌人的突袭与不可预测。
  • :象征迅速与无情,反映了战争的瞬息万变。
  • 枣红:代表丰收与安宁,暗示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 岘首、兴元:历史地名,强调了特定背景下的无奈与失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胡来如鬼去如风”中“鬼”的含义是什么?

    • A. 鬼神
    • B. 敌人
    • C. 精灵
    • D. 幽灵
  2. 诗中提到的“哨骑”指的是哪类人?

    • A. 步兵
    • B. 骑兵
    • C. 弓箭手
    • D. 农民
  3. “兴元六月在围中”表现了什么情感?

    • A. 欢乐
    • B. 失落
    • C. 愤怒
    • D. 安宁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 《春望》杜甫

诗词对比

  • 李白杜甫的作品同样反映了战乱对人民生活的影响,但李白多以豪放的笔调表达,而杜甫则常常流露出深沉的忧愁。对比刘克庄的这首诗,可以看出不同诗人对战争的不同情感与表达方式。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文观止》
  • 刘克庄研究专著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蔬圃绝句 幽居 闻西师复华州 春日杂题 思归引 西村 秋晚病起 送芮国器司业 秋冬之交杂赋 东斋杂书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等身著作 殳字旁的字 摊书傲百城 纸上谭兵 几字旁的字 垂翼 黄字旁的字 原人 狰狞面目 侟绅 水字旁的字 交作 怕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析缕分条 母字旁的字 惧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随才器使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