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22:17: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22:17:49
云鬓犀枕,谁似得钱塘人物。
还又喜小窗虚幌,伴人幽独。
荐枕恰疑巫峡梦,举杯忽听阳关曲。
问泪痕几度罗巾,长相续。
南浦远,归心促。
春草碧,春波绿。
黯销魂无际,后欢难卜。
试手窗前机织锦,断肠石上簪磨玉。
恨马头斜月减清光,何时复。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女子在春天离别的情景。她的鬓发如云,枕边似犀,谁能与钱塘的女子相比?她独自坐在小窗前,感到幽幽的孤独。梦里似乎又回到了巫峡,举杯时忽然听到阳关的曲调。她不禁问泪痕,几次在罗巾上留下泪水,感情难以忘怀。南浦遥远,归心如焚。春草碧绿,春波荡漾,但心中却充满了无尽的惆怅,后来的欢愉难以预测。她试着在窗前织锦,感到心如刀绞,仿佛石上磨玉的悲伤。她恨那马头斜月减弱了清光,不知何时才能再相见。
白朴,元代著名词人、诗人,字景纯,号白山,生活在元代的动荡时期。他的诗词往往表达出对现实的深刻感受与对人生的思考,风格清新典雅,作品多为抒情、咏怀之作。
《满江红·庚戌春别燕城》创作于元代庚戌年春,作者在燕城别离,情感浓烈,借春天的景象抒发对离别的感伤与对未来的迷惘。诗中融入了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反映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思念。
这首《满江红·庚戌春别燕城》以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一个女子在春天离别时的复杂心情。开篇以“云鬓犀枕”引入,描绘了女子的美丽,接着通过“谁似得钱塘人物”的反问,表现出她的孤独与对比之感。小窗、虚幌的描写,增添了空间的幽静,渲染出一种离别的氛围。
诗中透过“荐枕恰疑巫峡梦”的意象,引入了梦与现实的交错,暗示了她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阳关曲的提及,增添了离别的哀愁,问泪痕几度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表现出她无法释怀的痛苦。南浦的遥远象征着归心的急促,春草与春波的描绘则与心中黯淡的情感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了内心的沉重。
后半部分,女子尝试在窗前织锦,象征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努力,然而“断肠石上簪磨玉”的意象,却又让人感受到深深的无奈与失落。结尾的“恨马头斜月减清光”更是将离别的愁苦深化,表达了对未来相见无期的无奈与渴望。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离别时的深切思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情感的流露,表达了离别时的深切思念和对未来的迷茫,展现了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无奈,主题深刻且感人。
《满江红·庚戌春别燕城》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阳关曲”象征什么?
诗中“南浦远,归心促”表达了什么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