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8:45: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8:45:28
猗与至德,光被黔首。
铸镕苍昊,甄陶区有。
恪恭三献,对扬万寿。
比屋可封,含生无咎。
匪徒七百,天长地久。
这首诗表达了对高尚德行的赞美,认为其光辉能够照耀百姓。诗人提到要铸造伟大的理想,像青天一样广阔,制作出美好的人生。恭敬地进行三次献祭,愿国寿长天地久。家家户户都能安宁,生活没有灾祸。即便是无赖之徒也能长久地存在。
作者介绍:沈约(441年-513年),字景山,南朝梁著名的诗人、文学家,擅长诗、文、词。其作品以清丽见称,风格典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诗人通过歌颂德行,寄托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希望社会能恢复安宁与和谐。
《梁宗庙歌七首 其五》是一首充满理想主义的诗作,诗人通过对至德的赞美,表达了对社会美好未来的向往。诗中提到的“猗与至德”,即强调了道德的重要性,认为只有德行才能真正照亮民众的生活。接下来的“铸镕苍昊,甄陶区有”,则描绘了理想的创造与塑造,展现了诗人对未来的美好展望。
此外,“恪恭三献”展现了对神灵的恭敬,表明人们对传统礼仪的重视,体现出一种对上天的虔诚和对生活的尊重。“比屋可封,含生无咎”则进一步强调了安宁的生活,阐述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人间和谐的憧憬。
最后,诗的结尾“匪徒七百,天长地久”似乎在暗示,即使有无赖存在,只要有高尚的德行支撑,社会仍能长久安宁,体现出一种乐观的态度。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美好未来的期盼与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的中心思想是赞美高尚的德行和理想,表达了对社会和谐与安宁的渴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猗与至德”所表达的意图是什么?
“恪恭三献”中的“三献”指的是什么?
诗的最后一句暗示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静夜思》对比,沈约的诗更注重社会理想与道德理念,而李白则更加个人化,表达的是对故乡的思念。两者在情感基调上虽有不同,但都传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