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7:24: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7:24:18
晓霜过宝应县三首
作者: 杨万里 〔宋代〕
江南霜重莫嫌渠,
草上还多树上无。
淮甸晓来霜似雪,
琼田千里玉平铺。
在江南,霜重了不必嫌弃水渠,
草地上霜多而树上却没有。
在淮甸的清晨,霜降下来像雪一样,
琼田千里,看上去如同铺满了玉石。
本诗中提及的“霜”意象,在古典诗词中常常象征着清冷、孤寂的情感,同时也反映了自然界的变化。典型的例子如《诗经》中的描写。杨万里借助这些意象,表达了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思考。
作者介绍: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擅长写田园诗,作品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而著称。他的诗歌常常融入对自然景色的细致描绘和对人情世态的深刻感悟。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反映了诗人对江南秋冬季节的观察与思考。诗中的情景描绘了清晨霜降后江南自然环境的美丽,以及他对于自然的热爱与赞美。
杨万里的《晓霜过宝应县三首》以独特的视角描绘了江南的秋冬景色。诗中“江南霜重莫嫌渠”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包容态度,霜虽然重,但并不影响水渠的存在,反而增添了自然的韵味。这一意象的描绘让我们感受到江南特有的温柔和优美。
接下来的“草上还多树上无”通过对比,进一步深化了景致的细腻,草地上积霜而树上却显得清脆,显示了自然的多样性和神秘感。“淮甸晓来霜似雪”则用形象的比喻将霜与雪相提并论,突出了霜的洁白和清晨的宁静,仿佛整个大地都被一层薄纱覆盖,增添了几分梦幻色彩。
最后一句“琼田千里玉平铺”,用“琼田”这一意象展现了广阔的田野,意指丰收的美好。在这样的意象中,诗人不仅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也流露出对生活的美好向往。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江南秋冬风光的深刻理解与赞美。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江南的霜景,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热爱,抒发了对生活的感悟与对美的向往,透露出一种宁静、和谐的生活哲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江南霜重莫嫌渠”表达了什么态度?
A. 厌恶 B. 包容 C. 忽视
“草上还多树上无”意在强调什么?
A. 自然的变化 B. 人的情感 C. 生活的艰难
诗中的“琼田”指的是什么?
A. 风景 B. 收成的田地 C. 农作物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通过以上的解析和学习,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杨万里的这首诗,感受诗中蕴含的自然之美和生活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