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乙卯岁除》

时间: 2025-05-02 04:09:37

诗句

井灶萧条岁又残,呼童扫地具杯盘。

村舂堪笑生涯俭,家祭方知拜起难。

衲坏蒙头寒自若,烛烧见跋夜将阑。

卧闻傩鼓咚过,不与诸孙作伴看。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09:37

乙卯岁除

作者: 刘克庄 〔宋代〕

原文展示:

井灶萧条岁又残,
呼童扫地具杯盘。
村舂堪笑生涯俭,
家祭方知拜起难。
衲坏蒙头寒自若,
烛烧见跋夜将阑。
卧闻傩鼓咚过,不与诸孙作伴看。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岁末的情景,井边和灶台显得冷清,年头又快要结束了,叫小孩来扫地,准备酒杯和盘子。村里的人们讥笑我生活的节俭,只有在家祭时才知道起身拜祭是多么困难。身上的衣衫破烂,头上蒙着,虽然寒冷却也毫不在意。蜡烛燃烧着,夜色将近,看着灯光,我在卧床上听到鼓声在远处响起,却不与孙子们一起去欣赏。


注释:

  • 井灶: 井和灶台,象征家庭的基本生活设施。
  • 呼童: 叫小孩来做事。
  • 村舂: 村里的舂米声,通常是农村生活的日常。
  • 家祭: 家庭祭祀,表示对先人的追思。
  • : 衣服,指僧人或贫者的衣着,表示贫困。
  • 傩鼓: 一种民间表演用的鼓,常在节庆时响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字梦得,号天池,宋代诗人,擅长诗词,作品多描写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他的作品常透出对民生的关心和对社会不公的控诉,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岁末,正值农家生活的艰辛与困顿,诗人通过描写家庭的简单备祭和生活的清苦,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普遍情况,以及个人的孤独和无奈。

诗歌鉴赏:

《乙卯岁除》描绘了一个普通农家岁末的情景,诗中透露出一种凄凉和对生活的深刻反思。作者用简洁而生动的语言,刻画了生活的艰辛,表现了他对民生的深切关注。诗的开头提到“井灶萧条岁又残”,生动描绘了寒冷和孤独的气氛,表现出一种对过往岁月的惆怅。接下来提到的“呼童扫地具杯盘”,则暗示了节日中对祖先的祭祀和对生活的无奈。

诗中“村舂堪笑生涯俭”一句,显示了村民对生活贫困的嘲笑,折射出当时社会对贫穷的漠视和调侃。接着“家祭方知拜起难”,表达了在生活重压下,对于传统祭祀的无奈和困难,意涵深刻,令人动容。最后两句“卧闻傩鼓咚过,不与诸孙作伴看”则展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欢乐的渴望,尽管鼓声响起,自己却无法参与其中,令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哀伤。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宋代农民生活的艰辛,表达了诗人对家庭、对社会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井灶萧条岁又残: 意指家庭基础设施的冷清,岁末的来临让人感到孤单。
  • 呼童扫地具杯盘: 生活的琐碎,准备节日的祭品,展现出家庭的忙碌。
  • 村舂堪笑生涯俭: 村民对自己节俭生活的讥讽,反映出社会对贫困的无情。
  • 家祭方知拜起难: 在祭祀中感受到困苦,传统的责任与现实的无奈相冲突。
  • 衲坏蒙头寒自若: 诗人衣衫褴褛,虽冷却心态坦然,体现出一种超然。
  • 烛烧见跋夜将阑: 描绘夜晚的情景,烛光微弱,时光渐近。
  • 卧闻傩鼓咚过: 在卧室里听到节庆的鼓声,感受到外界的喧闹。
  • 不与诸孙作伴看: 自己无法参与,显示出一种孤独感。

修辞手法:

  • 对比: 诗中对家庭的冷清与外界的热闹形成鲜明对比,突显孤独感。
  • 意象: 井、灶、烛光等意象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生活的真实感和温暖的氛围。
  • 拟人: 将鼓声拟人化,通过“卧闻”体现出内心的感受。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岁末的家庭景象,表达了对生活艰辛的感慨与对传统祭祀的尊重,同时反映了个人的孤独与社会的冷漠,蕴含着对人情世态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 生活的基础和艰辛,象征着家庭的困境。
  • : 家庭温暖的象征,但此处却冷清。
  • 烛光: 代表希望与温暖,但也暗示着岁月的流逝。
  • 傩鼓: 节庆的声音,象征着生活的欢乐与热闹。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呼童”主要是指什么?
    • A. 吃饭的人
    • B. 小孩
    • C. 老人
    • D. 村民
  2. 诗人在家祭时感到什么?
    • A. 高兴
    • B. 难过
    • C. 无所谓
    • D. 吃饭
  3. 诗中“傩鼓”的意义是什么?
    • A. 欢乐的象征
    • B. 悲伤的象征
    • C. 工作的象征
    • D. 休息的象征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春望》: 描述战乱中的家庭与国家的悲惨,展现出更为深刻的历史感与个人情感的交织。
  • 《赋得古原草送别》: 通过草的生命力与逝去的友人对比,展示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以上作品同样表现出对生活的思考,展现了古代诗人的深刻情感与社会责任感。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独住僧 莫愁曲 寄潘先生 庐山独夜 春寒 浙西李尚书奏毁淫昏庙 白铜鞮 香炉峰 题开元寺牡丹 杨叛儿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翻来覆去 夏缦 刀字旁的字 饫闻厌见 胁取 包含掇的词语有哪些 经师易遇,人师难遭 鼎字旁的字 厂字头的字 才兼文武 照准 户字头的字 包含戚的词语有哪些 乛字旁的字 遗簪弊屦 荣显 玄开头的成语 连里竟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