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3:29: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29:10
圣心仁义相为一,行动无非个裹来。
已自不思并不勉,曷尝着意为安排。
这首诗表达了圣人的心中仁义是紧密相连的,所有的行动都只是从内心而来的。既然自己不去思考,也不去勉强,那又何必特意安排什么呢?
"仁义"是儒家思想的重要概念,源自《论语》和《孟子》,强调道德行为的重要性和内在动机。诗中提到的圣人,可能暗指孔子或孟子,体现了对他们思想的推崇。
陈普(生卒年不详),宋代诗人,风格多样,作品常表现出对儒家思想的推崇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他的诗词语言简练而意蕴深厚,往往包含哲理思考。
此诗写作于宋代,正值儒家思想盛行的时期,社会对道德伦理的追求尤为显著。诗人通过对仁义的探讨,反映了对人性与行为之间关系的深思。
《孟子·由仁义行》通过简练的语言,揭示了仁义与行动之间的内在联系。诗的开头,诗人提出“圣心仁义相为一”,暗示仁义并不仅仅是外在的道德规范,而是内心深处的真实情感。接下来的“行动无非个裹来”进一步强调,真正的道德行为应当是出自内心的自发,而非外界的约束。
接下来的两句中,“已自不思并不勉”表达了对自己内心状态的反思,似乎在说,若心中没有仁义的思考和努力,那么行动就显得无意义。而“曷尝着意为安排”则流露出一种对外在安排的无奈和轻视,似乎在提醒人们,真正的道德行为不应依赖于人为的安排,而是要源于内心的自觉。
整首诗在结构上简洁而有力,展现了诗人对道德行为的深刻理解和对人性本质的思考。它不仅是对仁义的赞美,也是对浮夸行为和伪善的警醒,反映了宋代文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强调内心的仁义是行动的根本,呼吁人们关注自我内心的道德感,而非仅仅依靠外在的道德约束。
诗中提到的“仁义”指的是什么?
A. 财富与权力
B. 仁爱与正义
C. 知识与智慧
诗人认为行动应该来自哪里?
A. 外在的影响
B. 内心的自发
C. 社会的期望
诗中反映了对什么的警醒?
A. 浮夸与伪善
B. 物质与享乐
C. 权力与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