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孟子·由仁义行》

时间: 2025-05-02 13:29:10

诗句

圣心仁义相为一,行动无非个裹来。

已自不思并不勉,曷尝着意为安排。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29:10

原文展示:

圣心仁义相为一,行动无非个裹来。
已自不思并不勉,曷尝着意为安排。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圣人的心中仁义是紧密相连的,所有的行动都只是从内心而来的。既然自己不去思考,也不去勉强,那又何必特意安排什么呢?

注释:

  • 圣心:指圣人的内心,强调仁义的本质。
  • 仁义:仁爱与正义的结合,是儒家思想的核心。
  • 个裹来:这里强调行动是出自自身的内心,而非外在的强迫。
  • 已自不思:已然自己不去思考。
  • 曷尝:何尝,表示疑问。
  • 着意:特意,认真地去做某事。
  • 安排:安排、计划。

典故解析:

"仁义"是儒家思想的重要概念,源自《论语》和《孟子》,强调道德行为的重要性和内在动机。诗中提到的圣人,可能暗指孔子或孟子,体现了对他们思想的推崇。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普(生卒年不详),宋代诗人,风格多样,作品常表现出对儒家思想的推崇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他的诗词语言简练而意蕴深厚,往往包含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作于宋代,正值儒家思想盛行的时期,社会对道德伦理的追求尤为显著。诗人通过对仁义的探讨,反映了对人性与行为之间关系的深思。

诗歌鉴赏:

《孟子·由仁义行》通过简练的语言,揭示了仁义与行动之间的内在联系。诗的开头,诗人提出“圣心仁义相为一”,暗示仁义并不仅仅是外在的道德规范,而是内心深处的真实情感。接下来的“行动无非个裹来”进一步强调,真正的道德行为应当是出自内心的自发,而非外界的约束。

接下来的两句中,“已自不思并不勉”表达了对自己内心状态的反思,似乎在说,若心中没有仁义的思考和努力,那么行动就显得无意义。而“曷尝着意为安排”则流露出一种对外在安排的无奈和轻视,似乎在提醒人们,真正的道德行为不应依赖于人为的安排,而是要源于内心的自觉。

整首诗在结构上简洁而有力,展现了诗人对道德行为的深刻理解和对人性本质的思考。它不仅是对仁义的赞美,也是对浮夸行为和伪善的警醒,反映了宋代文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圣心仁义相为一:强调心中仁义的统一性。
  • 行动无非个裹来:强调行动的内在驱动力。
  • 已自不思并不勉:反思内心的懈怠。
  • 曷尝着意为安排:质疑外在安排的必要性。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仁义”和“行动”形成对比,增强表达效果。
  • 反问:用“曷尝”引发读者思考。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强调内心的仁义是行动的根本,呼吁人们关注自我内心的道德感,而非仅仅依靠外在的道德约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仁义:象征着道德理想和人性之美。
  • 圣心:代表了理想人格的内在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仁义”指的是什么? A. 财富与权力
    B. 仁爱与正义
    C. 知识与智慧

  2. 诗人认为行动应该来自哪里? A. 外在的影响
    B. 内心的自发
    C. 社会的期望

  3. 诗中反映了对什么的警醒? A. 浮夸与伪善
    B. 物质与享乐
    C. 权力与地位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论语》中的相关章节
  • 《孟子》中的仁义思想

诗词对比:

  • 与李白的《将进酒》对比:两者都强调内心真实的追求,但李白偏向于豪放与纵情,而陈普则更注重内心的道德修养。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宋代文化与文学》
  • 《儒家思想与文化传统》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雨竹 香奁八咏 其一 金盆沐发 骊山曲 蔡叶行 楚妃曲 六客诗 其五 乞墦词 吴咏十章用韵复正宗架阁 送赵季文都水书吏考满诗 同郯九成过玉山舟中联句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麥字旁的字 飔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月露之体 不拘绳墨 变醨养瘠 诗风 与世隔绝 女字旁的字 郁垒神荼 谬种流传 髟字旁的字 韦字旁的字 嚣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朱丝 球面 历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行成功满 飞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