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咏史上·董仲舒三首》

时间: 2025-05-07 07:27:10

诗句

孟轲死后惟董子,道义两言扩古今。

性善七篇何落落,千秋不遇一知音。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7:27:10

原文展示:

《咏史上·董仲舒三首》
孟轲死后惟董子,道义两言扩古今。
性善七篇何落落,千秋不遇一知音。

白话文翻译:

在孟子去世之后,只有董仲舒继续传承儒家的思想,推崇道义,扩展了古今的哲学。董仲舒的《性善论》七篇文章何以如此沉寂,千百年来竟没有遇到一个真正的知音。

注释:

  • 董子:指董仲舒,汉代著名的儒家学者。
  • 道义:指道德规范和伦理原则。
  • 性善:指人性本善的思想,源自于孟子的理论。
  • 七篇:指董仲舒所作的七篇关于性善的论述。
  • 落落:指文章内容深奥、难以理解的样子。
  • 知音:原意是能够理解和欣赏自己的人。

典故解析:

  • 孟轲:即孟子,儒家学派的重要人物,主张人性本善。
  • 董仲舒:汉代著名哲学家,他将儒家思想发展为国家意识形态,影响深远。
  • 千秋不遇一知音:表达了对董仲舒思想传播的不平之鸣,感慨其才华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和认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普,宋代诗人,生平信息较少,但他在诗歌创作上常表现出对历史和哲理的深刻思考。他的作品多以咏史、抒情为主,具有较强的哲学性和思辨性。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宋代,正值儒家思想复兴的时期,诗人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吟咏,表达了对儒家思想传承和发展过程中的感慨,尤其是对董仲舒这一重要思想家的赞美与惋惜。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董仲舒的赞美,体现了诗人对儒家思想的推崇。孟子的死使得儒家思想的传承面临困境,而董仲舒作为后继者,承载了这一重任。他的道义思想不仅延续了古代的儒学,更是对现代社会的启示。然而,诗人对董仲舒的作品不被理解和重视感到痛心,这种情感在“千秋不遇一知音”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诗中揭示了人才难得、思想难以传播的社会现实,反映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思考。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是对历史人物的咏叹,更是一种对文化传承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孟轲死后惟董子:指出在孟子去世后,只有董仲舒继续传承儒家思想。
  2. 道义两言扩古今:强调董仲舒的道义思想在古今之间的延续与扩展。
  3. 性善七篇何落落:质疑董仲舒的《性善论》为何如此不被重视。
  4. 千秋不遇一知音:感慨千年之后仍未能找到一个真懂自己思想的人。

修辞手法: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前后两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反问:通过“何落落”引发读者思考,增强诗的情感力量。
  • 排比:诗中使用排比的结构,增强了语气的连续性和强调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儒家思想传承的忧虑与期待,通过对董仲舒的描绘,表达了对人才与思想未被重视的无奈与惋惜,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董子:象征着儒家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 道义:代表着理想与伦理的追求。
  • 知音:象征着理解与共鸣的珍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董仲舒是哪个朝代的著名哲学家?
    A. 汉代
    B. 唐代
    C. 宋代

  2. 诗中提到的“性善七篇”指的是谁的作品?
    A. 孟子
    B. 董仲舒
    C. 朱熹

  3. 诗中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怎样的情感?
    A. 崇拜
    B. 批评
    C. 惋惜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论语》:孔子的思想传承。
  • 《孟子》:孟子的哲学思想。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陈普的《咏史上·董仲舒三首》更侧重于历史人物的哲学思想,而李白则多表现豪情壮志。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前者更为沉思,后者则更为奔放。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念奴娇 破龙涧西上,一带乱石纵横可爱,用前韵 念奴娇·汉阳 念奴娇 中秋无月与钧明鉴江君忾健青流花湖话坐 念奴娇·踏破秋痕 念奴娇五首 其五 念奴娇·菊黄萸紫 念奴娇 同蜚云、微昭、宛春游烟雨楼 念奴娇二十六首 其十四 念奴娇二十六首 其十五 念奴娇 汴京怀古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又字旁的字 雀儿肠肚 見字旁的字 包含鲑的词语有哪些 含血喷人 草字头的字 竖心旁的字 反正拨乱 厖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罢练 厌塞众议 身入其境 攴字旁的字 屠噬 没寿 庇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碌的成语 瑶岸 贵不凌贱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