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1:34: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1:34:11
高阳台 丙戌初冬赋呈冰姊
作者: 龙榆生
望杳遗弓,愁侵短鬓,梦回蝉曳残声。前席虚怀,如今怎奈苍生。丹枫已逐吴波远,乱悽笳创雁宵征。怕飘零。向暖南枝,疏淡梅英。阴凝。可是回阳候,但凭将朔气,洗出青冥。瘦了黄花,依然卓立霜晴。沧桑一霎浑閒事,忍伶俜看转春荣。正关情。换谱幽兰,浅醉瑶觥。
在遥远的天边,望着曾经的弓箭,愁绪渐渐染白了我的鬓发,梦中仿佛听见蝉鸣的余音。前席上空荡荡的,今时今日又能如何应对苍生的苦难?丹红的枫叶已随吴江的波涛远去,悲凉的笛声伴着雁阵夜归,怕是也会飘零。向着温暖的南枝,淡淡的梅花绽放。阴云密布,难道只是为了等待阳光的归来?唯有依靠寒气,把青天洗净。虽已消瘦的黄花,依然在霜雪晴朗中傲然挺立。世事沧桑,转瞬即逝,我却忍不住在旁观望春天的荣华。此情此景,正是感怀之处,换上幽兰的曲谱,微醉在瑶觥之间。
龙榆生(1884年-1944年),字梦龙,号玉楼,江苏常熟人。近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擅长传统诗词,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自然景象与人生哲理。
本诗作于丙戌年的初冬,诗人寄情于自然,借景抒情,表达对时间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同时也体现了对生命中的美好事物的珍惜。
《高阳台 丙戌初冬赋呈冰姊》是一首通过自然景象映射人生命运的诗作。诗中开头以“望杳遗弓”引入,勾起了诗人对往昔的回忆,愁绪随之而来,反映了作者对时间流逝的痛感。接着,诗人用“丹枫已逐吴波远”描绘了秋冬的交替,似乎在感叹岁月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前席虚怀”则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失落,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面对苍生的苦难,诗人感到无奈,这种情感通过描写自然景象得到了升华。诗中的梅花、黄花等意象,不仅描绘了冬季的景象,也象征了生命的坚韧与希望。
整首诗在情感上波动起伏,寓意深远。诗人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结合,创造出一种幽静而又充满哲思的氛围,令人深思。
全诗通过景物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同时寄托了对未来的希望与向往,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细腻情感。
诗中提到的“丹枫”象征什么?
A. 生命的希望
B. 时间的流逝
C. 人生的美好
“前席虚怀”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孤独
B. 开心
C. 愤怒
诗中“瘦了黄花”意在说明什么?
A. 生命的消逝
B. 美的存在
C. 友情的珍贵
《高阳台》 vs 《水调歌头》
两首诗都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但《高阳台》更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而《水调歌头》则通过景物寄托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思考,展示了不同的情感深度与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