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7:58: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7:58:04
予年廿许,时自秦州侍下,还太原,
祖道道傍。少年有与红袖泣别者,
少焉车马相及,知其为观察之孙振之也。
所别即琴姬阿莲,予尝以诗道其事。
今二十五年,岁辛巳,振之因过予,
语及旧游,恍如隔世,感念今昔,
殆无以为怀,因为赋此渚莲寂寞倚秋烟。
发幽思入哀弦。高树记离筵。
似昨日邮亭道边。白头青鬓,
旧游新梦,相对两凄然。
骄马弄金鞭。也曾是长安少年。
在我二十岁的时候,曾在秦州侍奉,后来又回到太原。
在祖道旁,我曾见到一个少年与红袖姑娘泣别。
不久后马车相逢,我才知道那少年是观察之孙振之。
我所依依不舍的正是琴姬阿莲,我曾用诗歌记录这段情。
如今二十五年过去,辛巳年,振之因路过与我谈起旧时游历,
恍若隔世,感慨今天与往昔,
几乎无以怀念,于是写下这首诗,表达渚边莲花的寂寞倚靠秋烟。
幽思萦绕,悲伤如琴声。
高大的树木记得离别的筵席,
宛如昨日在邮亭道旁。白头青鬓,
旧游与新梦,相对皆是凄然。
骄马弄金鞭,曾经也是长安的少年。
元好问,字子渊,号天池,元代诗人、词人,生于金朝末年,后归元朝,著有《元诗选》等。他的诗词风格多以豪放、抒情和历史感著称,常融入个人情感与历史背景。
此诗作于元好问二十五年后追忆往昔,表达对旧友的怀念和对逝去时光的感慨。通过对旧游的回忆,展现了对青春和爱情的追思,情感真挚而深沉。
《太常引》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作者对青春往事的回忆与感慨。诗中以“红袖泣别”引入,展现了青春的悸动和柔情,接着通过“车马相及”描绘了与旧友重逢的情景,仿佛时间在此刻凝固。诗中作者的情感复杂而深刻,既有对往昔青春的缅怀,也有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感伤。通过细腻的描写,如“渚莲寂寞倚秋烟”,表现了孤独与思念,意象鲜明。整首词在抒情中交织着历史与个人情感,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与艺术修养。
整首诗通过对旧友、旧游的追忆,表达了对青春的怀念与对逝去时光的感慨,体现了人生的无常与情感的珍贵。
诗中提到的“红袖”指的是哪种人?
a) 男子
b) 女子
c) 老人
d) 孩子
诗中“渚莲”象征什么?
a) 繁华
b) 孤独
c) 喜悦
d) 争斗
诗人对旧友的感情是:
a) 失望
b) 怀念
c) 恨意
d) 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