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8:38: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8:38:17
端平曾叹阙三行,淳祐重来为补亡。收拾一碑劳十载,此生凡事不须忙。
诗人感叹在端平年间的阙字碑文只剩下三行,淳祐年间又重来补充遗缺。为了整理这块碑文,费了十年的功夫,此生做事不必太忙。
诗中提到的“阙三行”是指在古代碑文上,因年久失修或人为原因,导致碑文部分缺失的现象。端平与淳祐是两个具体的历史时期,诗人提到这两个时期,反映了碑文的历史变迁和修复过程。
刘克庄(1187-1269),字子翚,号陶山,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擅长诗词,尤其是古体诗。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兼具豪放与细腻,常常表现对历史的关注和对人生的思考。
此诗作于刘克庄整理碑文的过程中,经过多年的努力,诗人感到一种成就感,同时也反映出对时间流逝和人生忙碌的感悟。
这首诗通过对碑文缺失与修复的感叹,折射出历史的变迁以及个人的努力和坚持。诗的开头两句以感叹的语气提到碑文的缺失,展现了历史遗留的问题;而后两句则转向个人的经验,表达了经过艰辛努力后的收获和对生活的淡然态度。诗人的心境在于,尽管修复碑文花费了十年的时间,但他意识到人生的意义并不在于忙碌,而在于对待事务的态度与内心的平和。这种哲理思考使得全诗不仅只是对一块碑文的修复感慨,更是对人生的深刻反思,显示出诗人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
整首诗通过碑文的修复过程,探讨了历史与个人的关系,强调了对时间的尊重和对生命的思考,倡导一种从容不迫的人生态度。
诗中提到的“阙三行”是指什么?
A. 三行缺失的碑文
B. 三个字的缺失
C. 三个碑的缺失
答案:A
刘克庄在修复碑文过程中用了多少年?
A. 五年
B. 十年
C. 二十年
答案:B
诗人在最后一句中表达了怎样的生活态度?
A. 要忙碌
B. 不必太忙
C. 一定要成功
答案:B
通过以上内容,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刘克庄的《陈景升顷遗余化度寺碑甚佳阙后三行归自龙溪》,感受其中的历史厚重与人生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