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陈景升顷遗余化度寺碑甚佳阙后三行归自龙溪》

时间: 2025-05-01 08:38:17

诗句

端平曾叹阙三行,淳祐重来为补亡。

收拾一碑劳十载,此生凡事不须忙。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8:38:17

原文展示:

端平曾叹阙三行,淳祐重来为补亡。收拾一碑劳十载,此生凡事不须忙。

白话文翻译:

诗人感叹在端平年间的阙字碑文只剩下三行,淳祐年间又重来补充遗缺。为了整理这块碑文,费了十年的功夫,此生做事不必太忙。

注释:

  • 端平:指宋朝端平年间(公元1234-1236年),当时碑文的缺失。
  • 淳祐:指宋朝淳祐年间(公元1241-1250年),在这一时期补充了碑文。
  • :指缺失的部分,这里是指碑文的残缺。
  • 收拾:整理、修缮的意思。
  • 十载:十年的时间。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阙三行”是指在古代碑文上,因年久失修或人为原因,导致碑文部分缺失的现象。端平与淳祐是两个具体的历史时期,诗人提到这两个时期,反映了碑文的历史变迁和修复过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1269),字子翚,号陶山,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擅长诗词,尤其是古体诗。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兼具豪放与细腻,常常表现对历史的关注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刘克庄整理碑文的过程中,经过多年的努力,诗人感到一种成就感,同时也反映出对时间流逝和人生忙碌的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碑文缺失与修复的感叹,折射出历史的变迁以及个人的努力和坚持。诗的开头两句以感叹的语气提到碑文的缺失,展现了历史遗留的问题;而后两句则转向个人的经验,表达了经过艰辛努力后的收获和对生活的淡然态度。诗人的心境在于,尽管修复碑文花费了十年的时间,但他意识到人生的意义并不在于忙碌,而在于对待事务的态度与内心的平和。这种哲理思考使得全诗不仅只是对一块碑文的修复感慨,更是对人生的深刻反思,显示出诗人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端平曾叹阙三行:诗人提到在历史时期,碑文只剩下三行,表达出对历史残缺的感叹。
  • 淳祐重来为补亡:在后来时期进行修补,显示出对历史的尊重和对文化遗产的维护。
  • 收拾一碑劳十载:整理碑文的过程漫长且艰辛,反映出诗人的坚持。
  • 此生凡事不须忙:总结人生的哲理,强调不必急于求成,珍惜当下的态度。

修辞手法:

  • 对仗:前两句与后两句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感叹:使用感叹的语气,有助于传达情感的深邃。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碑文的修复过程,探讨了历史与个人的关系,强调了对时间的尊重和对生命的思考,倡导一种从容不迫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历史与文化的传承,代表着时间的流逝。
  • :象征缺失,反映了对过往的追忆与惋惜。
  • 十载:代表时间的漫长与努力的坚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阙三行”是指什么? A. 三行缺失的碑文
    B. 三个字的缺失
    C. 三个碑的缺失
    答案:A

  2. 刘克庄在修复碑文过程中用了多少年? A. 五年
    B. 十年
    C. 二十年
    答案:B

  3. 诗人在最后一句中表达了怎样的生活态度? A. 要忙碌
    B. 不必太忙
    C. 一定要成功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刘克庄 vs. 陶渊明:两位诗人都表现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刘克庄通过历史的视角来展现个人的哲理,陶渊明则通过田园生活来表达内心的宁静。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歌史》

通过以上内容,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刘克庄的《陈景升顷遗余化度寺碑甚佳阙后三行归自龙溪》,感受其中的历史厚重与人生哲学。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南楼令 潞城秋兴 南楼令六首 其六 南楼令六首 其五 南楼令六首 其四 南楼令六首 其三 南楼令六首 其二 南楼令六首 其一 南楼令 雨夜怀墨香 南楼令 南楼令(戏次赵元父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黑字旁的字 一览了然 不竭之府 包含襦的词语有哪些 夕字旁的字 水利枢纽 近程导弹 顾盼自雄 力字旁的字 混粮 雅怨 愧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瞬息即逝 口字旁的字 黹字旁的字 风尘之变 仰之弥高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