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0:58: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58:05
美人有硕德,辉光映儒。
为食,生民以为心。
螭蟠久存蛰,岩栖霖。
忧时恒若疾,不为风雨淫。
这位美人品德高尚,光辉的品德映照着文人。
为了生计,百姓将其作为心中的牵挂。
如同龙在岩石中盘踞,久藏不出,
忧虑时局的苦恼如同常见的疾病,不会因风雨的淫荡而动摇。
作者介绍:姚公枢(约1280-1340),元代诗人,出身书香门第,擅长诗词,风格清丽、高古。他的诗歌常反映社会生活、关心民生。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元代,那个时期政治腐败、民生困苦,诗人在此背景下表达了对美德的推崇和对民生的关怀,流露出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怀。
姚公枢的《聪仲晦古意廿一首爱而和之仍次其韵 其十六》通过对美人的描绘,展现了其高尚的品德与光辉形象,反映了文人对道德的向往。诗中以“美人”象征高尚的品德,暗含对理想人格的追求。诗人通过“辉光映儒”的意象,表现出高尚德行对知识分子的积极影响,突显了道德与智慧的结合。
接下来的几句则转向了对民生的关怀,诗人将“为食”与“生民”并列,强调了生活的艰辛,体现了对百姓命运的关注。尤其是“忧时恒若疾”的表达,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对社会动荡的忧虑,仿佛这种忧虑如同一种常见的疾病,时刻困扰着他。
最后一句“不为风雨淫”则是对外在环境的坚定态度,表现出一种即使在风雨如晦的情况下,仍然坚守内心信念的决心。整首诗在表现个人品德的同时,紧密联系了社会责任感,体现了诗人高尚的理想与对现实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高尚品德的推崇和对百姓生活的关心,同时反映了作者在风雨动荡的社会中坚守理想与信念的精神。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美人有硕德”中的“硕德”指的是什么?
A. 美貌
B. 高尚的品德
C. 丰富的知识
诗中提到“忧时恒若疾”,这句话的意思是?
A. 担忧时局的状态像疾病一样常见
B. 对时间的无奈
C. 担忧自己的健康
诗中的“螭蟠”象征什么?
A. 勇气
B. 潜在的力量
C. 生活的艰辛
答案:1. B 2. A 3. 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姚公枢的作品与杜甫的《春望》在主题上都表现了对国家和民生的关注,但风格上有所不同,姚公枢更注重个人品德的抒发,而杜甫则更直接地反映社会现实和对民生的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