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09:20: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09:20:20
感蛙
作者: 钱时 〔宋代〕
翠蟾戛戛闹黄昏,
反手为妖覆手祥。
明月夜光遭按剑,
可怜箕子学佯狂。
这首诗描绘了黄昏时分青蛙的叫声,声势浩大,打破了宁静。诗人反手一挥,似乎在施展某种妖术,手中却又隐含吉祥之意。在明月照耀的夜晚,诗人感受到月光如同剑锋般的锐利,令人心生畏惧。最后,提到箕子,一个古代智者,似乎在讽刺他为了避世而故作疯狂,令人感到惋惜。
钱时,字子真,号云江,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而著称。他的诗多描绘自然景色,注重意境的营造,常常蕴含哲理。
此诗写于特定的自然环境中,表现了作者对蛙声的感受,同时结合了明月与古代智者的形象,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自然的敏感与思考。
《感蛙》是一首极具意境的诗,诗人通过对青蛙叫声的描绘,表现了黄昏时分自然界的生动与活力。开篇“翠蟾戛戛闹黄昏”,用“戛戛”二字形象地再现了青蛙的叫声,仿佛让人听见了那种生动的场景。接着,诗人以“反手为妖覆手祥”引入了人神的关系,似乎在暗示自然与妖异之间的微妙平衡,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命运的感叹。
在“明月夜光遭按剑”一句中,明月的光辉被比喻为锐利的剑,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体现了夜晚的冷峻与清明。最后一句“可怜箕子学佯狂”则引入了历史典故,箕子因其聪慧而选择隐逸生活,诗人对其“佯狂”的可怜,似乎在表达一种对智者的惋惜与无奈。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绘,结合人物典故,展现了生命的复杂和哲理的深邃,给人留下深刻的思考。
诗歌通过描绘蛙声与月光的对比,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表达了对生命的感慨和哲理的思考,反映出一种复杂的情感基调。
诗中提到的“翠蟾”指的是什么动物?
“明月夜光遭按剑”中的“按剑”比喻什么?
箕子在诗中象征什么?
《月夜忆舍弟》同样以明月为主题,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与《感蛙》中的孤独感形成对比。李白的诗歌常常充满豪情,与钱时的细腻相映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