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感蛙》

时间: 2025-04-23 09:20:20

诗句

翠蟾戛戛闹黄昏,反手为妖覆手祥。

明月夜光遭按剑,可怜箕子学佯狂。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09:20:20

原文展示:

感蛙
作者: 钱时 〔宋代〕

翠蟾戛戛闹黄昏,
反手为妖覆手祥。
明月夜光遭按剑,
可怜箕子学佯狂。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黄昏时分青蛙的叫声,声势浩大,打破了宁静。诗人反手一挥,似乎在施展某种妖术,手中却又隐含吉祥之意。在明月照耀的夜晚,诗人感受到月光如同剑锋般的锐利,令人心生畏惧。最后,提到箕子,一个古代智者,似乎在讽刺他为了避世而故作疯狂,令人感到惋惜。

注释:

  • 翠蟾:指青蛙,"翠"形容颜色,"蟾"是蛙类的代称。
  • 戛戛:形容青蛙叫声的响亮。
  • :此处指迷惑或诡异的事物。
  • :吉祥的象征。
  • 明月夜光:指皎洁的月光。
  • 按剑:比喻月光像剑一样锐利。
  • 箕子:古代贤人,字原,因教化有方,后世称之为智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钱时,字子真,号云江,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而著称。他的诗多描绘自然景色,注重意境的营造,常常蕴含哲理。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特定的自然环境中,表现了作者对蛙声的感受,同时结合了明月与古代智者的形象,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自然的敏感与思考。

诗歌鉴赏:

《感蛙》是一首极具意境的诗,诗人通过对青蛙叫声的描绘,表现了黄昏时分自然界的生动与活力。开篇“翠蟾戛戛闹黄昏”,用“戛戛”二字形象地再现了青蛙的叫声,仿佛让人听见了那种生动的场景。接着,诗人以“反手为妖覆手祥”引入了人神的关系,似乎在暗示自然与妖异之间的微妙平衡,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命运的感叹。

在“明月夜光遭按剑”一句中,明月的光辉被比喻为锐利的剑,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体现了夜晚的冷峻与清明。最后一句“可怜箕子学佯狂”则引入了历史典故,箕子因其聪慧而选择隐逸生活,诗人对其“佯狂”的可怜,似乎在表达一种对智者的惋惜与无奈。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绘,结合人物典故,展现了生命的复杂和哲理的深邃,给人留下深刻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翠蟾戛戛闹黄昏:描绘了黄昏时分青蛙叫声的响亮,展现了生动的自然景象。
  2. 反手为妖覆手祥:暗示人们对自然的操控与无能,妖与祥的并存,反映出对命运的复杂理解。
  3. 明月夜光遭按剑:明月的光辉如同剑一样锋利,象征着夜晚的清冷与孤独。
  4. 可怜箕子学佯狂:通过箕子的隐逸生活,表达对智者处境的同情,揭示人生的无奈与选择。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月光比作剑,增强了意象的锋利和冷峻。
  • 拟人:以“戛戛”形容青蛙的叫声,使其更具生动性。
  • 对仗:整首诗结构工整,句式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蛙声与月光的对比,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表达了对生命的感慨和哲理的思考,反映出一种复杂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生机与自然的活力。
  • 明月:代表清明、孤独与反思。
  • 箕子:象征智慧与隐逸,反映人生的选择与困惑。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翠蟾”指的是什么动物?

    • A. 青蛙
    • B. 蛇
    • C. 鸟
  2. “明月夜光遭按剑”中的“按剑”比喻什么?

    • A. 战争
    • B. 锐利的光芒
    • C. 诗人的愤怒
  3. 箕子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智慧与选择
    • C. 自然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月夜忆舍弟》同样以明月为主题,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与《感蛙》中的孤独感形成对比。李白的诗歌常常充满豪情,与钱时的细腻相映成趣。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经与古诗词的比较研究》

相关查询

丙午五月大雨五日不止镜湖渺然想见湖未废时 七月十八夜枕上作 夜吟二首 其二 兰亭道上 述怀 戏遣老懹 除夜雪 寓规 秋日徙倚门外久之 白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江湖艺人 降本流末 一瓣香 双人旁的字 包含椁的词语有哪些 自字旁的字 搜扬仄陋 走之旁的字 包含西的成语 老实巴脚 建之底的字 黄字旁的字 赵氏孤儿 震轹 麝沉 远性 燕婉之欢 包含不的词语有哪些 剥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