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三代门。周公》

时间: 2025-05-04 11:51:22

诗句

文武传芳百代基,几多贤哲守成规。

仍闻吐握延儒素,犹恐民疵未尽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1:51:22

原文展示:

文武传芳百代基,
几多贤哲守成规。
仍闻吐握延儒素,
犹恐民疵未尽知。

白话文翻译:

文王和武王的德行传承了百代的基业,
有多少贤哲遵循着既定的规矩。
仍然听说要继续传播儒家的素养,
我仍然担心百姓的缺陷还未完全了解。

注释:

字词注释:

  • 文武:指周文王和周武王,象征着文治和武功。
  • 传芳:传播美名,指德行高尚。
  • 百代基:百代:指多个朝代;基:基础,根基。
  • 贤哲:贤良的智者。
  • 守成规:遵守成规,保持传统。
  • 吐握:吐:表达,握:掌握,意为传播和掌握知识。
  • 延儒素:延续儒家的素养。
  • 民疵:民众的缺点。

典故解析:

  • 文王和武王:是周朝的开国君主,文王以仁德闻名,武王则以武力建立周朝。
  • 儒家: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哲学流派,强调仁、义、礼、智等道德规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昙,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抒情和历史为主,风格清新,善于用典。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儒家思想盛行的时期,诗人通过对文武二王的赞美,表达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对社会现状的关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周文王和周武王的功绩为开头,赞颂了他们的德行和对后世的影响。诗人通过描绘贤哲们的守规行为,反映出一种对传统文化的坚持与珍视。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诗人又表达了对民众理解与接受传统文化的忧虑。诗中“仍闻吐握延儒素”的表述,体现了对儒家思想的推崇,同时也透出了对当下社会中人们对传统文化认知不足的担忧。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历史的怀念,又有对现状的反思,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与时代的紧迫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文武传芳百代基:文王和武王的美名传承了百代,强调他们的伟大成就。
  2. 几多贤哲守成规:许多贤良的智者遵循成规,表示文化传统的重要性。
  3. 仍闻吐握延儒素:听说依然在传播儒家素养,体现对文化的重视。
  4. 犹恐民疵未尽知:担心民众对传统文化的不理解,流露出忧虑。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文武”和“贤哲”,形成整齐的结构。
  • 比喻:将历史人物的德行比作文化的基石,增强了表达的深度。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同时对当代社会的反思,体现了诗人对文化认同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文武:象征文化与武力的结合。
  • 贤哲:代表理想的社会治理者。
  • 儒素:象征传统文化的精髓。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文武”指的是哪两位历史人物? A. 孔子和孟子
    B. 周文王和周武王
    C. 李白和杜甫

  2. “仍闻吐握延儒素”中的“延儒素”指的是什么? A. 传播新的思想
    B. 传播儒家的素养
    C. 传播道家的思想

  3. 诗人对民众的态度是: A. 乐观
    B. 担忧
    C. 无所谓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
  • 《望岳》杜甫

诗词对比:

  • 《春望》:同样表现对国家和社会的忧虑,杜甫的诗则更加强烈地表现出对国难的感慨。
  • 《望岳》:描绘了壮美的自然景象,传达出诗人对理想的追求,与周昙的关注文化传承形成对照。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选读》
  • 《诗经与古诗文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池州春送前进士蒯希逸 郡斋独酌(黄州作) 遣怀 书怀寄卢州(一作泸州守) 寓题 寄兄弟(又见《许浑集》,题作寄小弟) 秋日偶题 逢故人 今皇帝陛下一诏征兵…次第归降臣获睹圣功辄献歌咏 池州送孟迟先辈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失魂丧魄 贼结尾的成语 诬罪 包含轩的成语 左搘右捂 包含穑的词语有哪些 衣字旁的字 夏播 得空 烟视媚行 防意如城 歠菽饮水 浸潦 禁中颇牧 力字旁的字 乚字旁的字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虎字头的字 三撇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