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和邓慎思同舍问及故山景物用钟字韵诗以答》

时间: 2025-05-02 01:35:24

诗句

草庐高卧对千峰,白眼能顾万钟。

仄席不因天子诏,藏诗未许世人逢。

轮子年社稷勋如立,归老烟霞志会从。

五柳一松应好在,月明空自结阴浓。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1:35:24

原文展示:

草庐高卧对千峰,白眼能顾万钟。
仄席不因天子诏,藏诗未许世人逢。
轮子年社稷勋如立,归老烟霞志会从。
五柳一松应好在,月明空自结阴浓。

白话文翻译:

我在草庐中高卧,面对着千山万峰,眼睛一转可以看见万千钟鸣。
我不因天子的诏令而改变自己的生活,诗歌也不应随便让世人所见。
即使年华如轮,社稷的功勋依然会屹立不倒,我归隐于烟霞中,志向会随之而生。
五柳树和松树应该会在那里,我在明月下独自结下浓厚的阴影。

注释:

  • 草庐:指草做的房屋,象征隐士生活。
  • 白眼:用以形容目光高远,视野开阔。
  • 仄席:指偏僻的席子,暗指隐士不与世俗相交。
  • 轮子:比喻时间的流逝,轮回不息。
  • 五柳:指五柳先生,典指陶渊明,象征隐逸。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耿南仲(约公元1060年-约1120年),字子华,号南仲,宋代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崇尚隐逸生活,追求自然和内心的宁静。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在隐居生活中创作的,诗人通过对故乡景物的怀念,表达了对自由和自然的向往,反映了当时士人对名利的淡薄与对隐逸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诗人的隐居生活,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厚情感和对世俗的淡泊态度。开篇以“草庐高卧对千峰”展示了诗人的居所与大自然的和谐,表现出一种宁静与安详的生活状态。接着以“白眼能顾万钟”强调了诗人超然的视野与境界,体现了他对世俗繁华的冷漠。后面两句“仄席不因天子诏,藏诗未许世人逢”则表达了诗人拒绝权贵的态度,强调了个人理想与社会现实的冲突,体现了对诗歌创作自由的珍视。

最后两句“轮子年社稷勋如立,归老烟霞志会从”则更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随着时间的流逝,他的功勋虽已立下,但归隐的愿望依然坚定。全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故乡的怀念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情感真挚而深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联:草庐高卧,意境清幽,表示诗人对自然的向往。
  • 第二联:白眼能顾万钟,体现诗人超然的心态,能忽视世俗的喧嚣。
  • 第三联:仄席不因天子诏,说明诗人不愿追随权贵,保持独立。
  • 第四联:轮子年社稷勋如立,反映时间的流逝与功绩的短暂,归老烟霞则表达了归隐的愿望。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轮子”比拟时间的流逝。
  • 对仗:第一联与第二联、第三联与第四联之间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与隐士生活,表达了对自由与淡泊名利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情与对生活理想的坚定追求。

意象分析:

  • 草庐:象征隐逸与自然生活。
  • 千峰:象征高远的志向与自然的壮丽。
  • 万钟:象征繁华与世俗的喧嚣。
  • 烟霞:象征归隐后的宁静与淡泊。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在哪种环境中高卧?

    • A. 宫殿
    • B. 草庐
    • C. 酒楼
    • D. 庭院
  2. 诗中提到的“白眼”是用来形容什么?

    • A. 目光短浅
    • B. 目光高远
    • C. 眼花缭乱
    • D. 视觉模糊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王维《终南山》

诗词对比: 耿南仲的这首诗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有相似之处,都是通过自然景物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陶渊明以田园生活为主线,而耿南仲则更注重于山水的描绘,反映出不同的隐逸境界与情感深度。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
  • 《陶渊明与他的田园诗》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移居碧泉 牡丹秋开 十二月立春 舟入荆江东赴建康 奉次朱子发稧饮碧泉 过凤林关 首夏言怀 春日书怀 赠别敖山来先生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纳忠效信 贵彩 晩点 包含漆的词语有哪些 贪枉 召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豆字旁的字 左氏癖 包含组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缎的词语有哪些 艸字旁的字 群起 世路风波 尣字旁的字 一念之差 出有入无 凵字底的字 艮字旁的字 女子无才便是德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