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5:04: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5:04:51
浅甽何须浚,荒畦要粪除。
何尝舍耒出,亦或带经锄。
古有神农学,今传氾胜书。
野儒曾涉猎,未可议空疏。
这首诗表达了农田耕作的实际经验与传统知识的传承。诗中提到,耕作不需要过于精细的工具,主要是要去除荒草,施加肥料。耕耘时不必将耒耜抛弃,偶尔也可以带着书本出行。古代有神农氏研究农耕,今天流传的则是氾胜之书(《氾胜之书》为古代农业书籍)。一些乡村读书人曾经阅读过这些经典,但对于这些知识的理解不可轻视。
刘克庄,字梦阮,号青山,宋代著名诗人,政治家,文学家。他的诗风质朴、自然,善于描绘农村生活,反映社会现实。
该诗作于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农民生活艰难。刘克庄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农业的重视,反映出他对传统农耕知识的推崇与尊重。
这首诗以简练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农村的耕作场景,并且通过对比古今的耕作方法,揭示了传统农业知识的重要性。诗人在开头两句中,强调了耕作时不必拘泥于工具的精细,反而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土地的肥沃和杂草的去除。这种实用的态度,反映了诗人对农田的深切关怀。
接下来的两句,诗人提到不必将耒耜抛弃,即便有书本在手,也应该亲自参与耕作。这种对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强调,体现了刘克庄对农业知识的尊重和对农民劳动的认可。他提到的“神农”和“氾胜书”不仅是对农业传统的追溯,更是对当代农耕文化的呼唤。
最后一句中的“野儒”,则是对那些只懂得书本知识而不懂得实际操作的人的批评,暗示了对于知识的理解不能仅停留在表面,而要深入实践,才能真正理解农业的本质与价值。
整首诗通过对农业实践与传统知识的探讨,传达了对农村生活的深切关怀与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强调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性。
诗中提到的“神农”是指谁?
A. 农业始祖
B. 农民
C. 学者
D. 商人
诗中提到的“氾胜书”是什么?
A. 农业书籍
B. 历史书籍
C. 文学作品
D. 医学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