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田舍即事十首》

时间: 2025-08-06 14:06:01

诗句

浅甽何须浚,荒畦要粪除。

何尝舍耒出,亦或带经锄。

古有神农学,今传氾胜书。

野儒曾涉猎,未可议空疏。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6 14:06:01

原文展示:

浅甽何须浚,荒畦要粪除。
何尝舍耒出,亦或带经锄。
古有神农学,今传氾胜书。
野儒曾涉猎,未可议空疏。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农田耕作的实际经验与传统知识的传承。诗中提到,耕作不需要过于精细的工具,主要是要去除荒草,施加肥料。耕耘时不必将耒耜抛弃,偶尔也可以带着书本出行。古代有神农氏研究农耕,今天流传的则是氾胜之书(《氾胜之书》为古代农业书籍)。一些乡村读书人曾经阅读过这些经典,但对于这些知识的理解不可轻视。

注释:

  • 浅甽:指耕地用的铁器,不必过于挖深。
  • 荒畦:指荒废的田地。
  • :古代一种耕作的工具。
  • 神农:神话中的农业始祖,传说他教人耕作。
  • 氾胜书:古代著名的农业书籍,内容涉及农耕技术。
  • 野儒:指乡村的读书人,通常学识有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字梦阮,号青山,宋代著名诗人,政治家,文学家。他的诗风质朴、自然,善于描绘农村生活,反映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农民生活艰难。刘克庄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农业的重视,反映出他对传统农耕知识的推崇与尊重。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农村的耕作场景,并且通过对比古今的耕作方法,揭示了传统农业知识的重要性。诗人在开头两句中,强调了耕作时不必拘泥于工具的精细,反而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土地的肥沃和杂草的去除。这种实用的态度,反映了诗人对农田的深切关怀。

接下来的两句,诗人提到不必将耒耜抛弃,即便有书本在手,也应该亲自参与耕作。这种对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强调,体现了刘克庄对农业知识的尊重和对农民劳动的认可。他提到的“神农”和“氾胜书”不仅是对农业传统的追溯,更是对当代农耕文化的呼唤。

最后一句中的“野儒”,则是对那些只懂得书本知识而不懂得实际操作的人的批评,暗示了对于知识的理解不能仅停留在表面,而要深入实践,才能真正理解农业的本质与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浅甽何须浚:耕作时不需要深耕,强调实用。
  2. 荒畦要粪除:荒废的田地需要施肥和除草。
  3. 何尝舍耒出:不必放弃耕作的工具。
  4. 亦或带经锄:偶尔也可以带着书本去耕作。
  5. 古有神农学:古代有神农教导农业。
  6. 今传氾胜书:今天流传的是氾胜的农业知识。
  7. 野儒曾涉猎:乡村读书人也曾涉猎这些知识。
  8. 未可议空疏:这些知识的价值不可轻视。

修辞手法:

  • 对比:古代与现代的耕作方式对比,强调传统知识的重要性。
  • 排比:使用排比句式增强了诗句的节奏感和逻辑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农业实践与传统知识的探讨,传达了对农村生活的深切关怀与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强调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耕作:象征着勤劳与希望。
  • 古书:代表着智慧与传统的积累。
  • 荒田:象征着未被开发的潜力与机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神农”是指谁? A. 农业始祖
    B. 农民
    C. 学者
    D. 商人

  2. 诗中提到的“氾胜书”是什么? A. 农业书籍
    B. 历史书籍
    C. 文学作品
    D. 医学书籍

答案:

  1. A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白居易的《卖炭翁》

诗词对比:

  • 刘克庄《田舍即事》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两者均关注农村生活,但刘克庄更侧重于农耕知识的传承,而杜甫则强调社会底层人民的艰辛。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农学史》
  • 《刘克庄诗文集》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好事近(为妻寿) 浣溪沙(饯别陈汉卿于张叔信后堂,席上用叔信韵) 菩萨蛮(德舆饯别坐间作) 桃源忆故人 桃源忆故人(郑德舆饯别元益,余亦预席。醉中诸姬索词,为赋一阕) 浣溪沙 念奴娇(癸已重九,同陈汉卿、张叔信、王任道登金石台作) 浣溪沙(寿程将) 浣溪沙 好事近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发蒙启蔽 甘字旁的字 犁牛髐角 百两烂盈 尢字旁的字 凤琶 海中捞月 弓字旁的字 釒字旁的字 飞空 见哭兴悲 棚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低的词语有哪些 胆小鬼 又字旁的字 网页 冷场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