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夜登甘露山二首》

时间: 2025-05-01 23:33:05

诗句

月落宿禽起,幽人殊未回。

不知何处磬,迢递过山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3:33:05

原文展示

月落宿禽起,幽人殊未回。
不知何处磬,迢递过山来。

白话文翻译

月亮落下,栖息的鸟儿开始活动,幽静的人却尚未回来。不知道从何处传来的磬声,远远地飘荡过山来。

注释

字词注释

  • 月落:月亮下落,指夜晚即将结束。
  • 宿禽:在树上或其他地方栖息的鸟。
  • 幽人:指在幽静的环境中独处的人。
  • :一种古代打击乐器,常用于寺庙敲击发声。
  • 迢递:形容路途遥远。

典故解析

  • 磬声的描写常见于古诗中,常用来烘托孤独和清幽的氛围,可能与佛教文化有关,代表着静谧和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字梦阮,号白石,宋代诗人,曾任官职,热爱山水,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的感悟和人生的哲思。他的诗风朴实自然,情感深沉。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甘露山,作者在月夜独自登山,感受大自然的宁静与孤独之美。此时的社会环境多动荡,诗人借山水寄情,以此表达对人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夜登甘露山二首》中的这首诗,通过月落和鸟起的对比,展现了夜晚的宁静与孤独。月落时分,鸟儿开始活动,仿佛在迎接新的一天,而“幽人殊未回”则强调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索。他在山中独处,看到天地间的变化,内心却没有归属感。

“不知何处磬,迢递过山来”一句,传达出一种远方的召唤与思念。在这幽静的环境中,磬声远传,仿佛带来某种启示或心灵的慰藉。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色既真实又富有诗意,营造出一种深邃的意境,让人感受到人与自然的深刻联系。

整首诗简洁而富有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敏感和对人生的思考。刘克庄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了对生命的感悟和对孤独的理解,给人以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月落宿禽起:描绘夜晚的结束,鸟儿在晨光中开始活动,暗示着新一天的来临。
  • 幽人殊未回:强调诗人仍在思索,未被现实的喧嚣打扰,孤独而宁静。
  • 不知何处磬:表明诗人对远方声音的好奇与向往。
  • 迢递过山来:磬声的远道而来,营造出一种遥远而神秘的氛围。

修辞手法

  • 对比:月落与鸟起形成鲜明对比,暗示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变化。
  • 意象:月、鸟、磬声等意象交织,形成丰富的意境,表达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索。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表现了对生命的思考和对孤独的理解。诗人在山中独处,借助月光和磬声,感受到自然的宁静与内心的孤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时间流逝与思念。
  • 宿禽:代表自然生命的活力。
  • 幽人:象征孤独与内心的思索。
  • 磬声:代表远方的呼唤与心灵的慰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月落”意指什么? a) 太阳升起
    b) 月亮下落
    c) 星星消失

  2. “幽人殊未回”中的“幽人”指的是?
    a) 热闹的人
    b) 孤独的人
    c) 朋友

  3. 诗中提到的“磬声”是指什么?
    a) 钟声
    b) 笛声
    c) 一种乐器的声音

答案

  1. b) 月亮下落
  2. b) 孤独的人
  3. c) 一种乐器的声音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
  • 李白的《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 王维的《鹿柴》同样描绘了山水的宁静,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沉静与思考。
  • 李白的《夜泊牛津》则强调了月夜中的孤独感,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刘克庄诗集》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摊破浣溪沙 雨 摊破浣溪沙 夏夜 摊破浣溪沙 癸亥谷日 摊破浣溪沙 读红楼梦后作 摊破浣溪沙 摊破浣溪沙 摊破浣溪沙 代赠仲经所亲 摊破浣溪沙 摊破浣溪沙 怀张七雏隐粤东未归 摊破浣溪沙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龝字旁的字 时不再来 狗拿耗子 运动技能 球楼 包含壶的成语 龙跃鸿矫 敖世轻物 空园 生恐 歹字旁的字 冥思苦想 厄字旁的字 齒字旁的字 亠字旁的字 官偪民反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