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59: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59:49
次韵曾侍郎
作者:张镃 〔宋代〕
世上曾谁歌白雪,
慨叹风人声屡咽。
旋虫时叩岂无闻,
尽发宫商方应节。
江西源正非旁流,
文清诗名不易收。
师承吏业特余事,
一门玉律夸中州。
了知着脚最高处,
不局晚唐脂粉路。
涪翁时异屹相望,
龙勺彝樽满堂聚。
昔人词赋上三都,
未必献纳裨皇居。
且今司刑掌邦赋,
羔羊化行无诈狙。
孤生奚贫芻豢说,
一饭跏趺诸想灭。
案头何用宝传灯,
自有公家论语说。
这首诗表达了对古代诗歌的感慨,以及对当今社会文人境遇的思考。诗人提到世上有谁曾为白雪歌唱,感叹风中人声的哽咽。虫鸣时偶尔敲击,难道没有人听到?音乐的节奏尽是应和着宫商。江西的源头并不旁流,文人的清名和诗名是难以收获的。诗人强调自己师从吏治的职业,虽然诗歌是余事,但家门的律令却在中原自夸。最后,诗人指出,明白着脚踏实地的人,绝不会沉迷于晚唐的风花雪月;在涪翁的时代,彼此间遥相呼应,酒樽满堂,昔日的词赋即使在京城,也未必能得到重视。如今掌管刑法的官员,善于变换,像羔羊一样的伪装,而孤身一人即使贫穷,也不必为一顿饭而妥协。案头何必要用宝贵的灯光传承,公家的《论语》自有深意。
作者介绍:张镃,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闻名,擅长律诗,对古典诗词有深厚的造诣。
创作背景:诗作源于对当时文人的生存状态和社会风气的反思,表达了对古代诗歌的怀念和对现实的不满。
这首诗以其深邃的思想和清新的风格,展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和对现实的批判。诗中多次提到古代诗人和文人的境遇,反映出张镃对当时社会的敏感与思考。诗人通过对“白雪”的感慨引入,对“风人声”的叹息,隐喻了当时文人间的孤独和失落。尤其在提到“羔羊化行”的描写上,突显了社会的伪善与复杂。
张镃的诗具有丰富的意象和严谨的结构,运用对仗和排比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诗中提到的“案头何用宝传灯”,更是表达了对真实文化传承的追求,强调内在智慧的重要性。全诗在感叹与批判中,流露出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怀,使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古今文人的思考,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珍视,批判现实中对文化的忽视,强调内在智慧的重要性,流露出忧国忧民的情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白雪”象征什么?
“羔羊化行无诈狙”中的“羔羊”比喻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案头何用宝传灯”意指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