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1:21: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1:21:22
孔明屡出师,常苦粮食少。
公今主边计,积粟丘阜小。
卧龙志空大,流马功竟杳。
当时若得公,大事指顾了。
诸葛亮多次出征,但总是苦恼于粮草不足。如今您主掌边疆的策略,却是储粮如山也显得微不足道。卧龙的志向空大,而流马的功劳却已杳然无踪。如果当时能够得到您,那大事就能够轻易地指挥了。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王之望,宋代诗人,作品多以抒情和感慨为主,常常关注国家大事和个人命运,流露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与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宋代,正值国家动荡与外敌入侵之际,诗人通过对诸葛亮的赞美,表达对国家安危的忧虑以及对贤能之士的渴求。
《和许总卿》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诗中开篇提及诸葛亮屡次出征,常因粮草不足而烦恼,生动展现了一个聪明的军事家在战争中面临的困境。这不仅反映了历史的真实,也引发了对当时局势的思考。接着,诗人转向当代的许总卿,称其在边疆之事上虽有积粮之计,却仍显得微不足道,暗含诗人对现状的不满与忧虑。最后,作者以“当时若得公”结束,表达了对贤能之士的渴望,希望能够在困境中找到解决之道。
整首诗在情感基调上流露出悲壮与期待的复杂情感,既有对历史英雄的敬仰,也有对现实无奈的感慨。用词简练而有力,意象鲜明,使得读者在阅读后不仅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更能体会到诗人内心的情感波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国家安危的忧虑,以及对贤能之士的渴望,反映出诗人对历史的思考与对现实的感慨。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孔明屡出师,常苦粮食少。这一句主要表述了什么?
“公今主边计”中的“公”指的是谁?
“卧龙志空大”中的“卧龙”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