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0:37: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0:37:32
杨姑悟道,猛烈难比。便把镜楼摔碎。
识破皮囊臭腐,誓不梳洗。
一志蓬头垢面,便披蓑策杖顶笠。
绝聪慧,戒无明业火,自常挫锐。
断制男儿何似,比追魂取魄,索命活鬼。
富贵荣华弃尽,更不留意。
常守常清常静,处无为自然之理。
功行满,向十洲三岛。
占个仙位。
杨姑对道理的领悟,非同寻常,实在是难以相比。于是她把镜子摔碎,
看透了外表的肮脏,发誓不再梳洗打扮。
她的志向是蓬头垢面,披着蓑衣,手持拐杖,头戴斗笠。
她舍弃聪明才智,远离无明的业火,始终保持谦卑。
断绝了对男儿的依赖,犹如追寻灵魂和命脉,索取活着的鬼魅。
她抛弃了富贵荣华,毫不留恋。
常常保持清净和安静,处于无为自然的境地。
功德圆满,向着十洲三岛进发,
希望能占据一个仙人的位置。
作者介绍:马钰,元代著名道士,擅长诗词,尤其以道教题材的作品闻名。他的诗作常常体现出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对道理的探寻。
创作背景:此诗在元代时期创作,时代背景下道教文化盛行,许多文人对道理的追求和隐逸生活的向往也成为诗歌流派中的重要主题。马钰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反思和对真理的追求。
《满庭芳 赠零口杨悟一》这首诗通过对“杨姑”的描绘,展现了一个追求真理与内心宁静的修道者形象。诗中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意象,如“镜楼”、“蓑衣”、“斗笠”,传达了对外在形式的摒弃与对内心世界的重视。马钰的用词简练却富有力量,尤其是“识破皮囊臭腐,誓不梳洗”一联,更是揭示了修道者对世俗繁华的蔑视和对精神自由的渴望。
诗的节奏感强,情感真挚,从“绝聪慧,戒无明业火”中可以看出,诗人对智慧的重新定义,强调的是一种超越世俗智慧的智慧——即对内心的清净和对道理的领悟。最后几句提到“功行满,向十洲三岛”,则表现出一种理想的追求,象征着最终的修行成果与对永恒的向往。
整首诗不仅体现了道教哲学的深邃,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意义的探索。马钰通过对“杨姑”的尊重和赞美,传达出了对追求真理、超脱世俗的信念,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启示。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探讨了对世俗名利的放弃与对内心真实的追求,强调了道教的无为而治和自然之理。
诗词测试:
杨姑悟道后做了什么?
诗中提到的“十洲三岛”象征什么?
诗人对聪明才智的态度是?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