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8:16: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16:33
满庭芳 元宵
作者: 高濂 〔明代〕
宝月当空,湘云飘彩,六街灯火初悬。笙歌四起,争驰人语喧阗。
借天长夜,天须放玉漏绵绵。大展开,三山碧海,万井漾红莲。
楼台人燕赏,歌怜皓齿,酒压青年。恍世如蓬岛,人似神仙。
喜是岁当大有,净尘氛四海风烟。庆丰登,千门欢洽,万寿祝初筵。
在宝月高悬的夜空下,湘云轻飘,六条街道的灯火刚刚挂起。笙歌四起,争着传来人们的喧闹声。借着这漫长的夜晚,天上应该让时间缓缓流淌。广阔的景象展开,三座山和碧海,万井的红莲荡漾。楼台上的人们相聚观赏,歌声怜惜洁白的牙齿,酒宴压倒青年。恍惚中,世间如同蓬莱仙岛,人如神仙般自在。喜庆的是今年大丰收,尘世的烟雾四散而去。庆祝丰收,千家万户欢聚,祝愿长寿的初次宴席。
作者介绍:高濂,明代诗人,以词作闻名,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及人情风貌,作品多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创作背景: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象征着团圆和欢乐。此词作于元宵佳节,描绘了节日的热闹景象和人们的欢庆心情,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繁荣和人们的美好祝愿。
《满庭芳 元宵》是一首充满节日气氛的词作,描绘了元宵节夜晚的美丽景象和人们的欢庆活动。诗中开头的“宝月当空,湘云飘彩”便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丽的意境,月光映照下的夜空,仿佛为节日增添了几分色彩。接着“六街灯火初悬”描绘了城市中灯火通明的热闹场景,给人一种生机盎然的感觉。
“笙歌四起,争驰人语喧阗”展现了节日中人们的欢声笑语,乐器的声音与人们的喧闹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热闹的画面。诗人在这里巧妙地运用了声音的对比,进一步增强了节日的氛围。
“借天长夜,天须放玉漏绵绵”表达了诗人对时间的珍惜与期待,希望这一刻的美好能够持续。随后,诗中描绘的“楼台人燕赏”则描写了人们在楼台上观赏美景,尽情享受这一美妙时光,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画面。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场景,展现了元宵节的欢乐、团圆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中也隐含了对未来的美好期待,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元宵夜的热闹和美丽,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对团圆的珍视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诗中流露出一种欢乐、祥和的氛围,使人感受到浓厚的节日气息。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宝月”指什么?
A. 明亮的星星
B. 明亮的月亮
C. 晴朗的天空
诗中提到的“六街灯火初悬”描述了什么?
A. 天空的星星
B. 街道的热闹
C. 山上的景色
诗人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A. 拟人和夸张
B. 比喻和拟人
C. 对仗和排比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