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论诗》

时间: 2025-04-30 13:17:51

诗句

三百馀篇岂苦思,个中妙处少人知。

籁鸣机动何容力,才涉推敲不是诗。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3:17:51

论诗

作者:黄庚 〔宋代〕

原文展示:

三百馀篇岂苦思,个中妙处少人知。
籁鸣机动何容力,才涉推敲不是诗。

白话文翻译:

这三百多篇诗词,难道仅仅是思考就能完成的?其中那些精妙之处,几乎没有人能够真正理解。
依靠机械的技巧与修饰,又怎么能赋予诗歌力量呢?即使只是稍微推敲一下,也未必算得上是真正的诗作。

注释:

  • 三百馀篇:指的是古代诗词的总量,暗指众多诗作。
  • 岂苦思:难道只是费心思考就可以成诗吗?
  • 个中妙处:其中的精妙之处。
  • 籁鸣机动:指依靠技巧和机械的手法。
  • 推敲:指对诗句的反复琢磨。

典故解析:

该诗没有直接引用古典典故,但提到的“推敲”在古代文学中常常被用来形容对诗歌的严谨推敲和反复修改。推敲的典故源自王勃的《滕王阁序》,强调诗歌创作的细致与深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黄庚,字季刚,号阮亭,南宋时期的诗人,其作品多反映出对诗歌创作的思考与探索,风格独特,重视诗歌的内涵与技巧。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黄庚对当时诗歌创作的思考中,表现出对诗歌技巧与内涵的深刻理解,反映了他对当时诗坛现状的不满。

诗歌鉴赏:

《论诗》是一首探讨诗歌创作本质的作品,黄庚以“三百馀篇”开篇,暗示古代文学的浩瀚,接着质疑单靠思考与技巧能否真正创作出诗歌的艺术。从表面来看,这首诗似乎在批评那些依靠技巧而非真实情感的作品,强调诗歌的内涵与情感更为重要。诗中“籁鸣机动”寓意着对机械手法的否定,表明诗歌应当源自内心的真情实感,而非外在的技巧装饰。最终,黄庚提醒人们,诗歌的真正价值在于它所传达的情感与思想,而非单纯的形式。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三百馀篇岂苦思”揭示了创作诗歌并非仅靠思考。
    • “个中妙处少人知”指出其中的精妙往往被忽视。
    • “籁鸣机动何容力”强调技巧应服务于情感,而非独立存在。
    • “才涉推敲不是诗”则表明诗歌的价值不在于表面的推敲,而在于深层的情感与思想。
  • 修辞手法

    • 采用了对比与反问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和批判性。
  • 主题思想: 诗歌的核心思想在于对诗歌创作的反思,强调内在情感与思想的重要性,批判了以技巧为主的创作态度。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
    • “三百馀篇”:象征着古代诗歌的丰富性与多样性。
    • “籁鸣机动”:代表了技巧与形式,强调其不足之处。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黄庚在《论诗》中批评了哪种诗歌创作方式?

    • A. 只依靠情感
    • B. 仅仅依靠技巧
    • C. 结合技巧和情感
    • D. 诗歌不需要思考
  2. “个中妙处少人知”中的“妙处”指的是什么?

    • A. 诗歌的技巧
    • B. 诗歌的情感
    • C. 诗歌的主题
    • D. 诗歌的形式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对比黄庚的《论诗》和李白的《将进酒》,可以看出两者对诗歌的理解不同。黄庚更强调内在的情感与思想,而李白则突出豪放与气势,二者各有千秋,共同丰富了中国古代诗歌的内涵。

参考资料:

  1. 《宋诗三百首》
  2.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3. 《黄庚诗文选》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贺新郎·试与姮娥语 贺新郎 读吴汉槎秋笳集 贺新郎 魏塘舟中读钱尔斐先生菊农词稿十二用前韵 贺新郎 旧箧中忽得三年前词稿因题其后 贺新郎·喜动神仙屋 贺新郎 送四弟子万之任黎城 贺新郎 九日感怀再用前韵 贺新郎 秣陵怀古 贺新郎 贺新郎 其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齊字旁的字 包含逮的成语 升高能赋 眼尖手快 符纬 母儿 窑调 矢志不屈 貝字旁的字 假意虚情 饰诡 贝字旁的字 墙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马字旁的字 层次分明 龠字旁的字 庆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摧枯振朽 鹊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