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3:17: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3:17:51
作者:黄庚 〔宋代〕
三百馀篇岂苦思,个中妙处少人知。
籁鸣机动何容力,才涉推敲不是诗。
这三百多篇诗词,难道仅仅是思考就能完成的?其中那些精妙之处,几乎没有人能够真正理解。
依靠机械的技巧与修饰,又怎么能赋予诗歌力量呢?即使只是稍微推敲一下,也未必算得上是真正的诗作。
该诗没有直接引用古典典故,但提到的“推敲”在古代文学中常常被用来形容对诗歌的严谨推敲和反复修改。推敲的典故源自王勃的《滕王阁序》,强调诗歌创作的细致与深刻。
作者介绍:黄庚,字季刚,号阮亭,南宋时期的诗人,其作品多反映出对诗歌创作的思考与探索,风格独特,重视诗歌的内涵与技巧。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黄庚对当时诗歌创作的思考中,表现出对诗歌技巧与内涵的深刻理解,反映了他对当时诗坛现状的不满。
《论诗》是一首探讨诗歌创作本质的作品,黄庚以“三百馀篇”开篇,暗示古代文学的浩瀚,接着质疑单靠思考与技巧能否真正创作出诗歌的艺术。从表面来看,这首诗似乎在批评那些依靠技巧而非真实情感的作品,强调诗歌的内涵与情感更为重要。诗中“籁鸣机动”寓意着对机械手法的否定,表明诗歌应当源自内心的真情实感,而非外在的技巧装饰。最终,黄庚提醒人们,诗歌的真正价值在于它所传达的情感与思想,而非单纯的形式。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的核心思想在于对诗歌创作的反思,强调内在情感与思想的重要性,批判了以技巧为主的创作态度。
诗词测试:
黄庚在《论诗》中批评了哪种诗歌创作方式?
“个中妙处少人知”中的“妙处”指的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