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滇南杂咏十二首选三 其二》

时间: 2025-05-07 06:36:34

诗句

高峣渔友两三家,狂笑升庵醉兴赊。

渊底有人呼欲出,一船明月载芦花。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36:34

原文展示:

高峣渔友两三家,
狂笑升庵醉兴赊。
渊底有人呼欲出,
一船明月载芦花。

白话文翻译:

在高峦之上,几家渔友聚在一起,
他们狂笑着,升起庵堂,醉意绵绵。
深渊底下有人在呼喊想要出来,
一只小船载着明亮的月光,漂浮在芦花之上。

注释:

  • 高峣:高耸的山峦。
  • 渔友:钓鱼的朋友。
  • 狂笑:形容欢笑声大而放荡。
  • 升庵:升起庵堂,指在自然中建立的简易庙宇或避难所。
  • :拖延,延续的意思,这里指醉意持续。
  • 渊底:深水的底部。
  • 呼欲出:呼喊着想要出来。
  • 明月:指明亮的月光。
  • :承载、装载。
  • 芦花:指芦苇的花,柔美而富有生机。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明月”与“芦花”的意象可以引申为自然的美好与人们的情感寄托,反映了诗人对宁静自然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袁嘉谷(1868-1925),字子恭,号蓉溪,江苏人,近代诗人,工诗词,擅长描绘山水风光,作品多以自然景物为主题,反映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袁嘉谷游历滇南时,深受当地山水景致的启发,表现出他对渔隐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由自在的渔家生活的赞美。

诗歌鉴赏:

《滇南杂咏十二首选三 其二》以渔友聚会为题,展现了一个宁静而欢快的自然场景。诗的开头,高峣的环境渲染了气氛,几位渔友在高山之中聚集,给人一种幽静而亲密的感觉。接着,诗人描绘了他们的欢声笑语,这种放松和醉意的状态,传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最后两句则通过“渊底有人呼欲出”和“一船明月载芦花”的意象,构建了一个梦幻般的画面,深渊底下的呼喊象征着对自由和生命的渴望,而明月与芦花则象征着宁静与美好,令人感受到一种诗意的浪漫和向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高峣渔友两三家:设置场景,地点在高山之上,渔友聚会,展现亲密的友谊。
    2. 狂笑升庵醉兴赊:渔友们欢笑,醉意延续,表现轻松愉快的氛围。
    3. 渊底有人呼欲出:深渊底下似乎有人在呼喊,暗示对生活与自由的渴望。
    4. 一船明月载芦花:小船在明月下漂浮,象征宁静与美好,营造出梦幻的意境。
  • 修辞手法

    1. 对仗:“高峣渔友”与“狂笑升庵”,形成对称的美感。
    2. 意象:明月与芦花交织,象征自然之美与诗人情感的融合。
  •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渔友的欢聚与自然的美丽,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

意象分析:

  • 高峣:象征高尚与孤独,表达了诗人对山水的向往。
  • 渔友:代表友谊与舒适的生活状态。
  • 明月:象征理想与宁静的心境。
  • 芦花:象征生命的脆弱与美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狂笑”指的是: A. 悲伤的笑
    B. 欢快的笑
    C. 无奈的笑
    D. 讽刺的笑

  2. “渊底有人呼欲出”中的“渊”主要指: A. 河流
    B. 深水
    C. 湖泊
    D. 井

  3. “一船明月载芦花”意象主要传达了: A. 繁忙的生活
    B. 梦幻般的宁静
    C. 竞争与斗争
    D. 忧伤的回忆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静夜思》同样通过月亮表达了思乡之情,但袁嘉谷的诗更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和谐与欢愉,展现了渔友之间的亲密关系。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现代诗词研究》
  • 《袁嘉谷诗文集》

相关查询

寄海州副使田舍人 官舍偶题 春郊寓目 寄冯舍人 问四皓 为恶 戏从丰阳喻长官觅笋 清明感事 八绝诗望日台 谪居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門字旁的字 投鼠之忌 邑字旁的字 玉字旁的字 公共关系学 哽咽难言 包含提的词语有哪些 命风 束装盗金 一肉 松形鹤骨 靣字旁的字 幽况 人排 隔行如隔山 仍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疯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方的词语有哪些 隶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