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8:59: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59:11
送司空神童
——王建〔唐代〕
杏花坛上授书时,不废中庭趁蝶飞。
暗写五经收部秩,初年七岁著衫衣。
秋堂白发先生别,古巷青襟旧伴归。
独向凤城持荐表,万人丛里有光辉。
在杏花盛开的庭院里授课时,不忘在庭中追逐飞舞的蝴蝶。
暗中研习五经,努力争取名次,年幼时七岁便穿上学士的袍子。
秋天的讲堂里,白发的老师与你告别,走在古巷中与你的旧友相伴归去。
独自前往凤城,捧着推荐的表文,在万人的人群中彰显光辉。
王建,字维仲,唐代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绘生活场景与人物情感,作品中常流露出对友谊与学问的珍视。
此诗写于王建年轻时,表达了对友人的鼓励与祝福,以司空神童为题,是对他的寄托与期望。
《送司空神童》通过对学习与友谊的描写,展现了古代知识分子的精神风貌。诗中开篇以“杏花坛上授书时”引入,描绘出春日美景与学习氛围,象征着知识的传播与追求。接着,通过“暗写五经收部秩”,展现了诗人对学问的执着与努力,强调了早慧的孩子在学术上的成就。后半部分描绘了离别的场景,既有对老师的敬重,也有与旧友重聚的温情。最后,独自前往凤城的形象,象征着追求理想与光辉的决心。整首诗情感饱满,意象丰富,既有对光阴流逝的感慨,也有对未来的期盼,流露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整首诗描绘了求学的乐趣与友谊的珍贵,表现出对理想的追求与对未来的美好期望,展现了知识分子的风采与精神追求。
诗中提到的“五经”有哪几部?
“杏花坛上授书时”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人对“白发先生”的态度是?
王建的《送司空神童》与李白的《早发白帝城》都有朝气蓬勃的青春气息,但王建更侧重于人际关系与学业的描绘,而李白则表现出壮志凌云与自然的壮丽。两者都展现了唐代诗人的理想与情感,但侧重点有所不同。